A08

酒干倘卖无 ◎王畔政

“多么熟悉的声音,陪我多少年风和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这首歌曲《酒干倘卖无》风靡大江南北,至今,我还能够完整地将这首歌唱下来。当时,只觉得这个歌好听且好唱,也没有看过以此为主题歌曲的电影《搭错车》,所以并不知道“酒干倘卖无”的真正意思,也没有细究它的含义。多年以后,一次和几个朋友在KTV唱歌,我点了《酒干倘卖无》,激情唱毕,朋友问我,“酒干倘卖无”是什么意思?我瞬间脑短路,嗫嚅着猜说,不就是酒喝干了还有的卖不?朋友哂笑,说错了,这是闽南语,是说有酒瓶子卖吗?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收酒瓶子的叫卖声!

酒瓶子,打开了我对瓶子的记忆阀门。现在家家户户不缺瓶子,瓷瓶、玻璃瓶、塑料瓶、陶器瓶,应有尽有。油醋瓶、调味品瓶、咸菜小吃瓶,甚至有美化生活的插花瓶等等,不一而足。如果你是一个善饮者,那么家中一定会有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的酒瓶子。瓶子多矣,谁还稀罕一个瓶子,谁会关心一只瓶子?说来可笑,我对酒瓶子情有独钟。

我的记忆里,最早最常见的酒瓶子是盛装两斤水的白玻璃瓶子。那其实是个农药瓶子。人民公社时,我们村里一直种棉花,棉花管理小组每年都使用大量的马拉硫磷防治棉蚜虫和棉铃虫。那时家家户户缺少瓶子,就将用完农药的马拉硫磷瓶子拿回家,用清水清洗几遍自用,主要用途是到门市部里打酱油、打散酒。我常常负责到门市部打酒买酱油,提溜着马拉硫磷瓶子,就像提溜着一件宝物似的,生怕一不小心将瓶子打碎。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一次打了大半瓶子散酒,返回家的路上高兴地学着电影里哼唱着小曲。想起大人们喝酒时那种陶醉的表情,禁不住拔开瓶塞,闻了闻瓶子里的酒,一股甜辣香味扑鼻而来。干脆,我托着酒瓶子往嘴里灌了一小口,真是好喝!也许是第一次喝酒心情激动吧,竟然一个趔趄把酒瓶子甩出了三四米,糟糕,瓶子碰上了石头,当啷一声摔得稀碎,酒香飘逸弥漫开来,我却顿时吓懵了,那可是四斤多地瓜干和三角多钱换来的啊!鸡飞蛋打,还搭上了一个瓶子。我的心情极坏,怕回家挨剋,跑到同伴火镰和狗蛋家问有没有闲着的马拉硫磷瓶子,他们家的瓶子里多多少少都还盛着点酒或者是酱油,我傻了眼,一时惶然无解。这时狗蛋说,大队里能有。对了,我立即跑到棉花技术管理员——我的堂叔家里,急于寻找马拉硫磷瓶子。堂叔说没有。看我急得要哭了的样子,他说,咱到仓库看看吧。恰巧,有两个盛着半瓶农药的瓶子,两个半瓶整合成一个,倒出了一个给了我。我迅疾跑到河边刷了一遍又一遍,刷干净了,就小心翼翼地溜回了家,谎称门市部里酒没有了,售货员留下了瓜干,等来了酒时直接去打就成。为了一个瓶子、一个农药瓶子,几经折腾方才得到。

这种瓶子没有一点美感,却是那个时代农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瓶子。从七十年代起,商店里的散酒大多使用瓶装了,每个瓶子装一斤酒,也有了一斤瓶装的酱油和醋,农家的瓶子逐渐多起来。之后,市场上有了啤酒、汽酒、红酒,也有了瓶装水果罐头,这时,人们再也不用为找个酒瓶子发愁了,更不会去使用农药瓶子了。虽然瓶子多了起来,但是式样还是比较单一,材质也多是玻璃的。家里存下了不少瓶子,用也用不了,也没有什么观赏价值,于是隔段时间就卖给了靠收酒瓶子谋生的人。

这些年盛酒的瓶子材质好,式样也多起来。磨砂瓶、有机玻璃瓶、陶瓷瓶,应有尽有。苗条似仙女的,矮胖似地雷的,纯白如凝脂的,翠绿似翡翠的,艳红似玫瑰的,乳黄似金橘的,蓝盈盈像蓝天的。有的像千年的古陶器,有的像百年的青花瓷,花式种类繁杂。有的在显眼位置上烧制了一幅画,有的瓶壁上刻上了一首诗,有的诗书画浑然一体。每一个酒瓶就是一件工艺精巧的艺术品,华美灿然,美轮美奂。这些文化气息浓郁的瓶子令人赏心悦目,还没开瓶品尝,就已经有半分醉了。这么漂亮的瓶子如果在二三十年前,摆放在家中的橱桌上,绝对是不可多得的装饰品。而今,这样漂亮的瓶子多了,实在没有地方摆放,当废品卖不值钱,扔掉了又觉得可惜。于是,我将每一类比较好看的瓶子留下一个,专门摆放在一个橱柜上,这样一攒,也有了百八十个,空闲时,欣赏一番,把玩一下。还将两对耐看的密州春瓶子上插上塑料花,每当读书看报写作累了时,瞅上它一眼,顿感精神为之一振,怡然陶然,美的不行。

酒干倘卖无?有的,天天喝酒,天天就有酒瓶子,把好看的酒瓶子留下,其余的尽管拿去,或许能够帮助像养育被遗弃的女婴阿美那样的退伍老兵哑叔。果如此,酒瓶子实现了它最大的价值,我也就没有白爱了酒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