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国内城市NOA(NavigateOnAutopilot,自动辅助领航驾驶)“开城大战”愈演愈烈。继奔驰、宝马等外资品牌官宣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之后,近日,长安汽车、极狐汽车、深蓝汽车、阿维塔等汽车品牌纷纷宣布,成功获得高快速路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测试牌照,L3级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加速落地。
有受访人士告诉记者,在前期开展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基础上,组织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推动量产车型产品上路通行和推广应用,有利于加快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技术水平,有效促进产业生态迭代优化,加速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进程。
多家车企获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具体来看,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州等30多个城市发放了自动驾驶路测牌照。
奔驰成为首批获批北京市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速公路道路测试牌照的企业之一。奔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获批L3级高速公路道路测试牌照后,奔驰汽车将本着‘安全为先’的原则,在京启动指定高速公路的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实测。奔驰汽车将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为中国市场研发L3级自动驾驶功能,为中国客户带来安全、可靠的自动驾驶体验。”
宝马集团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也于近日在上海正式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未来将在指定区域开展L3高快速路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宝马表示,长期以来,宝马中国研发团队积极开展L3级自动驾驶的本土化研发。根据法规要求,已经为今后L3级自动驾驶功能在中国的适配和应用做好充分准备,满足中国复杂交通路况和中国客户的驾驶特性。
同时,本土汽车品牌长安汽车已成功拿到17张高快速路的L3级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牌照,成为最早且单批次最多获得高快速路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企业。长安汽车表示,公司自动驾驶产品将继续基于重庆天然地理优势进行道路测试,测试场景更丰富、更严苛,让自动驾驶运行有更多样化的落地场景,将为长安汽车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将促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的推广应用,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性能和安全运行水平。
对此,信达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陆嘉敏表示:“L3自动驾驶测试的逐渐落地有望推动高阶智能驾驶进一步迭代,新势力、自主品牌、传统豪华品牌对高阶智能驾驶的重视程度均有较大提升,智能驾驶也有望成为车主购车的重要考虑因素。”
据民生证券分析师崔琰预测,2024年将成为智能驾驶在消费端从形成认知到购买转化的重要时刻。“标配智驾”时代已来,能够找准差异化卖点、智能驾驶技术领先的头部车企将在未来几年内形成差异化。
上述受访人士进一步表示:“拿到测试牌照只是车企迈向L3级的第一步,但距离L3级自动驾驶技术实现普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L3测试牌照的放开,也将督促车企加快补齐本身智能驾驶能力的短板,未来智能驾驶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
“自动驾驶距离实现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一是智能网联道路占比仍较低,二是技术不成熟,三是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智能驾驶领域竞争加剧
当前,智能驾驶领域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华为日前宣布成立专注于汽车智能系统和零部件的新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智能部件新公司)。这家新公司不仅得到了长安汽车的支持,还吸引了多方投资,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企业。业内人士认为,华为的这一举动可能会促使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加速到来。
理想汽车、毫末智行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试图在智能驾驶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12月10日,理想汽车宣布,12月19日提前推出覆盖超过100座城市的智驾功能。
特斯拉在智能驾驶系统FSD的测试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预计不久将在中国市场推出。
华为和特斯拉等行业巨头的参与,不仅增强了市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信心,也促使其他车企加速转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智能驾驶技术将是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已有近20年历史,从2004年首次公开展示至今,行业内对于其安全性和可行性的探索从未停止。当前市场上的智能驾驶技术主要集中在辅助自动驾驶(L0至L2级别),而L3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则代表了更高级别的自动化,能在特定路段实现高度自动驾驶。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辅助驾驶的交付量已超千万辆,同时前装搭载率也首次突破50%大关。然而,实现完全无人驾驶的目标依然充满挑战。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甘沙形容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如同攀登高峰,一场事故就有可能葬送一家公司,需要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克服“最后一公里”的挑战。
有行业观察家指出,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竞赛,更是数据和算力的较量。
目前,包括大众汽车与地平线共同创立的合资公司等多家企业仍在积极参与竞争。12月初,惠誉评级在展望2024年汽车市场时称,智能驾驶在中国可能即将达到临界点。
综合《证券日报》《中国城市报》 刘钊 孙雪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