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

随手采撷成就大美 ——初读《诗井汲花录》印象

《诗井汲花录》封面

◎ 于学周

文友冯震翔寄来他的新作《诗井汲花录》,初读后,觉得每篇文章就像是作者从诗苑随手采撷的小花,又随手插进未经精心挑选的器皿,漫不经心地这么一采一插,经过时间的积累,竟然呈现出一幅琳琅满目的繁荣景致。

毫无疑问,这是作者的一份阅读报告。它告诉我,年轻的冯震翔是那种活在当下,神往古典,但是又能超越古典,面向未来的年轻人。在纷繁喧嚣的网络时代,信息的泡沫汹涌翻腾,冲刷、激荡、淹没了很多东西,多数人会随遇而安、随波逐流、随心所欲浮在泡沫之上,甘愿喧腾着破灭。而冯震翔却一头扎进深不见底的“诗井”了,那里幽黑、清冷、沉寂,可他却能拨开覆盖着“诗井”的历史青苔,看到了亮光、体验到温暖、打破了沉寂,甚至,他从“诗井”里面汲取到水花,这水花就是诗意,它既无形无相却又穷态极变,它既无迹可寻却又意象丰富。

不夸张地说,这样一份阅读报告是让人欣喜的。它涵盖面广,举重若轻,行文自由,轻巧玲珑,文短意长。打破文史哲界限,古今中外无不涉猎,纵横捭阖,出古入今,既言之有据,又能独出机杼。文章都很短小,基本属于阅读感悟,阅读也是随性随意的,有感而发,用快餐型的写法,毫无沉重状,有些思虑灵光一现,也会让人掩卷沉思。结集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别是:诗心、词境、律法、玄思、彼岸、观念、时空、节物、花树、长途、情弦、灵苗。看得出,在做成一本书的时候,冯震翔还是渴望编织一个理性化的筐来盛这些随手采撷的“花”的。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冯震翔的知识面与思考力远远超过了他的年龄。这位八十年代末出生的年轻人,身上有许多民国时期文人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常常深入“诗井”有关?我和他相识缘于工作,当时他在一个广播频道创办了一档“老青岛老地方”的广播纪录片节目,拉我去当了一回策划,后来每次见面,他都对我礼遇有加。再后来,我们在一个群里,成了文友,经常看到他从“诗井”里汲取的“花”,这些活泼灵动的小文,每每给我启发,或让我沉思,或让我愉悦,有时候还会让我观文莞尔。这本书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多数文章似曾相识,作为“老主顾”,重做“回头客”,不免觉得和它的作者更亲近了一些。

文章千古事,所有的写作都是借别人酒杯浇自己的块垒。祝愿冯震翔在这本书出版的基础上,在阅读和思考上更加努力,在阅读范围上更加精准,不妨选择一个相对集中的阅读对象,深入研究,向着深层次开掘,为自己,也为读者提供思想深度更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