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昨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全省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年山东生产总值为83095.90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0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318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2%,两年平均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3879.71亿元,比上年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5%。2021年全省经济运行呈现八大特点。
坚决扛牢农业大省责任
农业生产稳步向好
坚持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紧扣,着力推动各类农产品稳定增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全年粮食总产量5500.7万吨,较上年增加53.9万吨,增长1.0%。蔬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蔬菜总产量8801.1万吨,稳居全国首位。猪牛羊禽肉产量815.1万吨,增长12.9%。
突出智数赋能增效
工业加速高端迈进
强化创新驱动和数字赋能,加速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有效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1%,制造业增长10.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5.7%;股份制企业增长1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2%;私营企业增长11.7%。企业盈利水平较高。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5146.6亿元,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24.2%。
紧盯产业深度融合
高端服务业蓬勃壮大
加力提速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程度更深,高端迈进能级更高、发展支撑效能更足。全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9.5%。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0323.8亿元,比
上年增长26.3%,两年平均增长13.8%。从行业看,
32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实现营业收入增长,增长
面为93.8%。1-11月,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
16.1%。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
发与设计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等行业营业收入均保
持高速增长。
着力消费扩容提质
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
紧盯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持续提升全省需求链的扩张力、附着力和联动力,为内需潜力加速释放增加新的、更加强大的动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7.4%。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828.2亿元,增长22.4%;商品零售29886.3亿元,增长14.4%。升级类商品旺销,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和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61.5%、54.3%和92.0%。全省网上零售额54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4763.3亿元,增长16.5%。直播电商、社区电商等消费新业态逐步成长为消费新增长点。
注重投资精准高效
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
聚焦聚力抓项目、稳投资,稳步推进制造业投资增量提质,全面塑强动能转换底板,持续提升转型发展后劲。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4.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0%。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增长13.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9%。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7.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9.9%。民间投资增长8.2%,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5.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0%,快于全部投资4.0个百分点。卫生、教育等社会领域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加快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
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
深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出口增量、进口提质。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两年平均增长19.6%。其中,出口17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34.8%;进口11721.4亿元,增长29.0%。全年机电产品出口增长35.8%,占出口总额的43.1%。外贸市场份额更加多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6.0亿元,增长40.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2.0%。加快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实现“双过千亿元”。
市场供给保障充足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
加快落实市场保供稳价政策,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生产调运,全力保障民生需求,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物价总体水平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1.2%。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3%,12月份同比上涨11.6%,涨幅比上月回落3.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6%。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5%,12月份同比上涨11.4%,环比下降0.8%。
坚定不移稳就业促增收
民生福祉有效增强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兜牢兜实民生底线,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11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94%,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066元,增长7.6%;农村居民20794元,比上年增长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2.26,比上年缩小0.07。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821元,比上年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7%。
解读
●山东去年第一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一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在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特别是,这份成绩单,是在2020年较高基数的前提下取得的,对于一个经济大省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快“六稳”“六保”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一方面,生产供给持续优化。一是农业稳定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稳居全国第1位;粮食产量再创新高、总产首次突破1100亿斤,连续8年在千亿斤以上;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新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二是工业结构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体现工业高质量发展方向的行业实现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增长10.5%和18.5%,工业机器人、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8.7%、22.7%和73.1%。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15个,“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5万家。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9%和36.3%。三是服务业增势良好。服务业效益明显增强,前11个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6.3%和21.4%。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2.8%。
另一方面,三大需求协调拉动。投资、消费、进出口增幅累计和两年平均,持续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协同发力的良好态势。尤其是,一些体现发展潜力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指标增势强劲。从投资看,代表产业链高端化和新兴产业的投资增势明显,“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5.8%,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51.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于全部投资5.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支撑有力,同比增长8.2%。从消费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15.3%,好于全国2.8个百分点。消费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9.1%。从进出口看,对外开放质量加速提档升级,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出口分别增长28.1%和18%,占进出口总值比重分别达到66.5%和15.4%。机电产品作为山东最主要的出口商品,出口大幅增长35.8%,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35.6%,对全省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达到76.3%,明显高于全国48.6%的平均占比。
●山东2021年经济运行呈现“五个新”的特征
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在发布会上表示,一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强化“六稳”“六保”各项工作,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可持续发展韧性更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路径更宽。整体经济运行呈现“五个新”的特征。
一是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21年我省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厚实、产业门类齐全优势,供需两端协同发力,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山东家底越来越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亿元,达到8.3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7千亿元,达到7284.5亿元;粮食总产超过1100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万亿元。
二是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动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山东发展动力越来越强。聚焦传统动能改造升级,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达46.4%,高端化工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达28.1%,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聚焦新兴动能培育,“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51.2%,聚焦新消费模式拓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4.1%。
三是发展质量取得新提升。聚焦高质量发展,加快畅通经济循环,奋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转轨、生态转化,山东高质量发展成色越来越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9.5%。财政收入质量提升,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5.2%,为近年来最好水平。绿色低碳扎实推进,全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四是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着力增强政策有效供给,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山东发展潜力越来越大。市场主体规模大幅增加,年末突破1300万户。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主动服务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对外贸易质效双升,全年全省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是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惠民实事,千方百计稳就业、提收入、惠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山东共同富裕道路越来越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10万人的目标任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年度目标5.5%以内;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连续多年保持缩小态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