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6日电 记者26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近日印发《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对“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作出部署安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行动计划部署了数字基础设施升级行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行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行动、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动、乡村网络文化振兴行动等8个方面的重点行动。
根据行动计划,到2023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网络帮扶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和网络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到2025年,数字乡村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转型明显加快,智慧农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IMF下调2022经济预期 多重风险拖累全球复苏
预计2022年世界经济
增长4.4%
较去年10月发布的预测值
▼0.5个百分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5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预计202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4%,较去年10月发布的预测值下调0.5个百分点。报告表示,全球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有所增加,或将拖累今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疫情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报告同时下调了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22年经济增长预期,预计将分别增长3.9%和4.8%。报告认为,由于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广泛传播导致许多经济体重新限制人员流动,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供应链中断引发通货膨胀水平超出预期且波及范围更广等因素,2022年全球经济状况与此前预期相比更加脆弱。
IMF认为,三大因素将直接影响2022年全球经济复苏。
首先,新冠疫情继续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眼下,变异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迅速传播,导致许多经济体劳动力短缺现象加剧,而供应链持续不畅导致的供给紊乱也将继续拖累经济活动。
其次,通胀高企继续困扰全球经济。报告显示,2021年美国供应链瓶颈持续,港口堵塞、陆路运输限制及消费者需求增加导致物价上涨;欧洲地区化石燃料价格几乎翻番,能源成本大幅攀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也带来了通胀上行。
全球通胀2023年有望回落
IMF预计,短期内全球通胀或将保持在高位,直至2023年才有望出现回落。不过,随着相关行业供给改善、需求逐渐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且部分经济体退出疫情期间的非常规政策,全球供需失衡状况有望缓解,通胀形势或将好转。
此外,在高通胀环境下,部分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收紧预期愈加明显,将导致全球金融环境趋紧。目前,美联储已决定加快缩减资产购买规模,并释放提前上调联邦基金利率信号。市场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美联储将从今年3月起启动加息步伐。欧洲央行此前也宣布,将如期结束为应对疫情实施的紧急资产购买计划。
IMF指出,美联储提前加息会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货币汇率带来压力。更高利率水平将使全球范围内借贷成本升高,导致公共财政紧张。对于外汇债务高企的经济体来说,财政状况趋紧、货币贬值以及输入性通胀上升等多重因素将带来挑战。
IMF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当天发表博客文章说,各经济体政策制定者需要严密监控各类经济数据,为紧急情况做好准备,及时沟通并执行应对政策。同时,各经济体应进行有效国际合作,确保全球在今年摆脱疫情困扰。
另外,IMF表示,如果经济增长拖累因素在2022年下半年逐渐消失,2023年全球经济有望增长3.8%,较此前预测值上调0.2个百分点。
新华社华盛顿1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