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倚慰
2月17日起,青岛各区市党代会陆续开幕,回顾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明确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并将选举产生区市新一届党的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区市党代会期间,党代表们肩负着广大党员的重托,满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为区市发展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共绘发展蓝图,为建设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时刻,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的发展形势,各区市将如何焕发新气象?
市南区:集中力量干好“十件大事”
2021年,市南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33%,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26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5万元,全区发展势头全面提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环境品质加速改善,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文化名城更具影响,平安建设成果丰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市南区委书记王锋指出,未来五年,在发展方向上,要把市南区建设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样板区,力争到2026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2000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9万元,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样板和示范。今后五年,市南区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计划,再培育5个市级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区域性总部企业(机构)数量实现倍增,打造浮山湾总部基地,金融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全面推进以中山路区域为主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实施楼宇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基本完成老旧楼宇改造提升,新增产业载体300万平方米,亿元税收楼宇达到40座、其中10亿元3座以上;加快建设“数字市南”;实施全面共同富裕工程;实施软件园和动漫园突破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实施智慧文旅升级、文化保护传承、文化产业放大、文旅加速融合等行动,发展全域旅游,促进奥帆中心创建5A级景区、中山路区域创建5A级景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市北区:“创新突破”成为高频词汇
过去五年,市北区全区生产总值从600亿到过千亿,五年连跨4个百亿级台阶,厚植了经济发展实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五年增加2.9倍,“四新”投资增速居全市前列。
市北区委书记高健指出,今后五年市北区的具体目标是:发展动能得到新提升。“创新突破”在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中成为了高频词汇。
产业转型方面,聚力产业腾笼换鸟,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实现创新突破。推动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做强总部经济集聚高地,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航运贸易产业,以B2B对外贸易为主攻方向,引育航运服务、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交易等,实现贸易总额五年翻一番。商务商贸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20%左右。打造青岛新金融中心,5年内新增金融企业100家以上。5年内新引育“专精特新”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突破500家。实施高端领军人才培土、产业梯队人才培育、青年潜力人才集聚三项工程,5年内引进各类人才13万人。
李沧区: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
今后五年,李沧将发挥好“白菜心”的区位优势,扛起打造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的职责使命,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李沧建设新篇章。
李沧区委书记张友玉指出,今后五年,李沧区的奋斗目标是: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动能强劲、活力迸发、高效便捷、美丽宜居”成为李沧的鲜明特征,“开放、包容、公平、幸福”成为李沧的新名片。
经过五年的努力,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经过五年的努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5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人才总量达到22万人。
未来五年,李沧区深入实施“一站一圈两区多组团”全域发展战略,加快打造新的区域增长极。依托火车北站打造交通商务增长极;依托李村商圈打造时尚活力增长极;依托东部片区和楼山片区打造创新创业增长极;依托多组团打造城市更新增长极;实施产业立区行动,激发经济转型新动能。加快构建“3+2+4”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持续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等。
崂山区: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到2026年,崂山区力争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的目标。未来五年,崂山将高水平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高品质新城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青岛促进共同富裕的先行区,加快建设开放创新宜业怡居的山海品质新城,奋力开创崂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指出,在发展目标上,要奋力推动崂山勇当排头。立足崂山发展优势,对标全国最高、最好、最优、最强,创新政策、完善机制、强化措施,着力在发展质量、产业层级、城市品质、治理效能、营商环境、乡村振兴、党的建设等领域创一流、当排头。力争到2026年,全区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
未来五年,“四新”经济市场主体年均增长15%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超过750亿元、占GDP比重突破50%;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培育打造现代金融服务、虚拟现实2条千亿级产业链,微电子、生物医药等8条百亿级产业链;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5%以上。金融业增加值突破400亿元。
西海岸新区:地区GDP力争突破6000亿元
过去的五年,过去的五年,西海岸新区干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区速度”。。地地新区速度”区生产总值相继跨过3000亿元、亿元、4000亿元大关,位列19个国家级亿元大关,新区前三强,新区前三强,从全国百强区第13名跃升至第4名,从超过省内大会确定,未来五年,西海岸新区将聚焦未来五年,全面经略海洋、深度融合创新、全面经略海洋、深度融合创新、自贸试验区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四大国家战略,不断擦靓影视之都、大国家战略,不断擦靓影视之都、啤酒之城、会展之滨、啤酒之城、会展之滨、音乐之岛四张国际名片,持续强化创新、人才、张国际名片,持续强化创新、人才、资本、文化、生态、资本、文化、生态、土地等六大关键要素支撑,深入实施全面提质行动,要素支撑,深入实施全面提质行动,当好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龙头,量发展的龙头,奋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示范引领区。
未来五年,西海岸新区锚定的主要目标是:未来五年,西海岸新区锚定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力争突破6000亿以上、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500亿元,税收占比超亿元,过80%;市场主体突破80万家,其中企业突破3580% 万家,万家;万家;总人口达到28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人,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主要领域现代化进程率先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改革开放更深入、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建成改革开放更深入、发展活力更充沛、创新能力更突出、产业结构更优化、力更充沛、创新能力更突出、产业结构更优化、要素流动更顺畅、生态环境更优美、素流动更顺畅、生态环境更优美、社会保障更有力的现代化国际新区。的现代化国际新区。
城阳区:高新区综合实力重回全国前十
过去五年,城阳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生产总值跃上千亿能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迈上千亿台阶,常住人口进入百万行列。城阳区委书记吕鹏指出,今后五年,在全面完成“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基础上,“四区一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湾区都市活力城阳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具体目标是:
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9%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以上。高新区创新竞争力不断增强,奋斗五年、综合实力重回全国前十。科技企业加速集聚,实现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等高成长性企业、上市公司数量“三个翻番”,分别达到2500家以上、1800家以上、30家以上。推进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集聚更多创新创业“新势力”,“顶流城阳”渐入人心,创新创业激情全面迸发。
持续放大对日韩开放合作优势,实际利用日韩外资年均增长10%以上。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节点,为青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提供重要支撑。培育更多消费新场景,打造胶东“网红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突破650亿元。
即墨区:坚定不移推进经略海洋
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即墨区委书记韩世军指出,过去五年,是即墨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实现了撤市设区的历史性变化,掀开了建设青岛现代化新区的历史性篇章,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奋进新时代的伟大新征程。五年来,全区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区县前列,2021年,全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是2016年的1.5倍,年均增长7.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税收占比从2016的50%增至78.6%;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6亿元,年均增长8.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6年的1.4倍、1.5倍。
今后五年,全区要坚定不移推进经略海洋,坚定不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坚定不移促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坚定不移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坚定不移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坚定不移统筹发展与安全。
胶州市:全力建设现代化上合新区
今后五年,胶州的奋斗目标是:坚持党建引领开放创新改革,同心同向建设现代化上合新区。现代化上合新区的内涵是“全域统筹、一核引领、三区联动”。
胶州市委书记、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党工委书记张新竹指出,“全域统筹”是指现代化上合新区是一个整体,涵盖胶州全域,既要统筹胶州和上合,又要推动陆海统筹、城乡统筹、地上地下统筹,搭建耦合发展平台。
“一核引领、三区联动”,即以上合示范区核心区为引领,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品质城市示范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联动发展。“一核三区”,即建设极具“国际范”的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对标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国家战略;建设极具“现代范”的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主要包括胶北、胶东、胶莱、李哥庄,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加快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打造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建设极具“活力范”的品质城市示范区,主要包括阜安、中云、三里河、九龙、胶西以及大沽河省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统筹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升宜居宜业水平;建设极具“生态范”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主要包括里岔、铺集、洋河,深入践行“两山”理论,做大做强绿色食品、智慧物流等产业。
平度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未来五年,平度市将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更加突出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狠抓十大重点产业链建设,推动产业质效全面提升,主要指标持续攀升,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到202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综合实力跻身全省县域发展第一方阵。
到2026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以上,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5%以上,建成省级创新型县(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以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9万元,年均增长7%以上。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突破,建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市。
平度市委书记谢兆村指出,平度坚持“项目为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一是推动产业集群成链。二是推动园区扩能增效。三是推动项目量质齐升。四是推动数字赋能发展。坚持“三农”优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莱西市:形成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
今后五年,今后五年,莱西市将立足建设胶东半岛次中心城市,心城市,大力实施“南强、中优、北美”战略,瞄准区南强、中优、北美”战略,域协同先行区、先进制造业新高地、域协同先行区、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绿色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样板区、休闲旅游首选地和要素市场乡村振兴样板区、集聚中心六个发展定位,集聚中心六个发展定位,加速形成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着力建设富强莱西、活力莱西、区域经济隆起带,着力建设富强莱西、活力莱西、生态莱西、幸福莱西,生态莱西、幸福莱西,为青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莱西力量,大都市贡献莱西力量,奋力交出“三个走在前”的三个走在前”莱西答卷。莱西答卷。
莱西市委书记周科指出,未来五年,莱西市委书记周科指出,未来五年,莱西实现结构优、经济强,建设富强莱西。结构优、经济强,建设富强莱西。实体经济长足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产业基础高级化、高,结构优化、动能强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结构优化、立。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10%%以上,跻身全省县级第以上,
一方阵。一方阵。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17%%。半岛物流枢纽中心作用和高技能人才“蓄水池”功能不断凸显,城市美誉度、蓄水池”功能不断凸显,城市美誉度、人才吸引力明显提升,莱西,来了就有惊喜”人才吸引力明显提升,“莱西,来了就有惊喜”品牌深入人心。牌深入人心。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壮大“四新”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建四新”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富有莱西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6+1”产业体系,打产业体系,造绿色项目聚集地。造绿色项目聚集地。力争五年内新增“专精特新”专精特新”企业200家以上,瞪羚企业6家以上,高新技术企家以上, 家以上,业数量实现翻番,业数量实现翻番,尽快实现独角兽企业“零突破”。零突破”
“莱西经验”是莱西的金名片,全力壮大农业莱西经验”是莱西的金名片,经济,经济,力争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400亿元,确保亿元,土地规模化经营率提高到85%以上。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