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博鳌亚洲论坛:今年亚洲经济增速将达4.8%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于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海南可视化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手段清晰统计大会各项绿色降碳指标,为大会装上低碳“引擎”。 新华社发

新华社海南博鳌4月20日电 在2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首场新闻发布会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2年度报告正式发布。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代表报告研究团队预测,2022年亚洲经济增速将达到4.8%。

报告认为,2021年,亚洲在全球疫情下实现了率先复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按购买力平价标准计算,2021年亚洲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至47.4%。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说,亚洲国家克服疫情冲击、多边规则失序等重重障碍,坚定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寻求实现全方位、宽领域的合作共赢,为全球化提供新思路,为多边主义提供重要支撑。

报告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俄乌冲突后的地缘政治局势、美欧货币政策调整节奏与力度、部分国家债务问题、关键初级产品供应和部分国家政府换届等因素影响,2022年亚洲经济增速或将有所放缓,但仍将高于世界经济平均增速。

报告认为,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亚洲和全球消除发展赤字、凝聚发展共识提出了新方案。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中国成为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以及亚洲经济一体化的中坚力量。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桑百川表示,刚刚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GDP同比增长4.8%,高于去年四季度4%的增速,开局总体平稳。从宏观经济数据上看,中国经济韧性十足、长期趋势向好的态势不变。

报告还重点探讨了四大热点议题,即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如何助力亚洲国家缩减发展赤字,亚洲各国如何平衡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转型和推动经济增长,美欧货币政策正常化会对亚洲国家带来哪些溢出效应,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后怎样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并推动未来国际经贸规则改革。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于4月20日至22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年会主题为“疫情与世

界:共促全球发展,构建共同未来”。据初步统计,

今年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线下代

表、近400名线上代表以及来自102家媒体机构的

700多名记者出席年会。

相关链接

倡议“九大行动”助亚洲绿色转型

新华社海南博鳌4月20日电20日开始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在其所发布的旗舰报告《博鳌亚洲论坛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2年度报告——绿色转型亚洲在行动》中,倡议亚洲国家和地区采取九大行动,加快实现绿色转型。

报告指出,亚洲各国和地区都先后宣布了碳中和目标,未来几年应通过制定坚定计划和采取行动,来落实这些脱碳承诺。

——建立绿色增长模式,重建更好未来。亚洲各国和地区政府迫切需要采取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即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包容的模式,并且需要扩大减缓气候变化的公共资金规模,扩大绿色投资,将疫后经济复苏与加速气候行动相结合。

——制定更具雄心的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并对实现自主贡献目标有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健全的绿色治理。包括机构设置、计划与政策以及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绿色治理体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强化沟通,提升政策透明度,帮助整个社会更好地理解碳中和路径;参与气候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分类等全球标准制定,为私营部门对绿色产业进行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为加快碳中和进程,减少未来资产搁浅风险,亚洲国家需要逐步淘汰燃煤电厂,但要在减排与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食品安全和保证人们正常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和交通电气化。通过太阳能电池板、风能和风力涡轮机的生产,以及交通部门的电气化,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机会,并推动亚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地和市场。

——形成碳定价。鼓励亚洲国家和地区使用碳税和碳价格等显性碳定价,内化污染活动的外部成本。碳定价还应与一揽子政策措施相匹配,解决由此产生的分配和社会影响问题。亚洲经济体还需要为欧盟和其他先进经济体设立跨境碳税做好准备。

——发展绿色金融。亚洲各国和地区需采取有力政策,进一步促进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市场的发展。

——加大气候融资和绿色技术转移。亚洲区域内可以考虑建立相应的区域性安排,来支持尚未商业化的绿色技术试验以及未来推广。

——加入国际气候变化倡议和平台。鼓励亚洲企业参与那些分享实践经验和讨论不同国家关切的国际平台和倡议。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表示,亚洲在全球碳中和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亚洲国家和地区实现碳中和和绿色转型,需要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需要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作为保障;需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气候援助资金加快补齐落地;需要得到更多的绿色技术支持与资金的投入。

新闻延伸

IMF大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日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大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今年以来,俄乌冲突爆发,全球通胀压力持续攀升,多个经济体加息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全球经济复苏面临多重风险。

俄乌冲突持续发酵

IMF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仅增长3.6%,较1月预测值大幅下调0.8个百分点;2023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6%,较此前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

IMF指出,俄乌冲突是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显著放缓的主要原因,将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加剧供应中断和通货膨胀,引发人道主义危机。如果俄乌冲突停止后西方仍不取消对俄制裁并更广泛打击俄能源出口,全球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缓,通胀水平也会高于预期。

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表示,俄乌冲突使全球经济复苏遭受巨大挫折,其影响将导致143个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预测值被下调,这些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的86%。同时,俄乌冲突不仅增加数亿家庭在收入下降和价格上升双重夹击下的生存成本,还将进一步加剧全球不平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认为,虽然俄罗斯和乌克兰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两国经济牵动全球约三分之一小麦出口、五分之一天然气出口、十分之一石油出口以及镍、钯等重要制造业原料出口。俄乌冲突不仅将引发两国经济陷入衰退,欧洲经济也将受到极大影响。同时,大宗商品价格高企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近日发布的报告中也大幅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报告认为,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反复带来的冲击、俄乌冲突以及数十年未遇的高通胀环境。

通胀压力居高不下

全球通胀压力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累积,并在今年继续攀升。IMF预测,今年发达经济体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将上涨5.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CPI将上涨8.7%,分别较1月预测值上调1.8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同时,IMF预测今年全球油价上涨54.7%,较1月预测值上调42.8个百分点。

美国通胀率触及40年高点加剧全球通胀上行风险。数据显示,美国3月CPI同比涨幅创1981年12月以来最大值,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创2010年11月以来最大值。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卡伦·戴南认为,美国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通胀率将在未来两年持续高于美联储设定的2%长期通胀目标。

欧元区3月通胀率按年率计算达7.5%,远高于2月的5.9%,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能源价格同比上涨44.7%,是推升通胀的主因。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面对高通胀挑战,全球各经济体央行应果断行动,紧跟经济形势调整政策并进行政策沟通。同时,国家层面上使用的政策工具需要与国际努力相互配合。

金融稳定风险积聚

俄乌冲突导致全球金融环境明显收紧,推升金融稳定风险。IMF在报告中指出,全球多个经济体开始收紧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攀升,但这将导致融资环境收紧,凸显债务脆弱性,可能引发债务危机。

美联储3月开启加息周期,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至0.25%到0.5%之间。目前,市场普遍预测美联储5月将加息50个基点,6月再加息50个基点。英国央行继去年12月将基准利率从0.1%的历史低位上调至0.25%后,今年2月和3月又分别加息25个基点。

欧洲央行在结束3月货币政策会议后将缩减常规资产购买计划的行动提前了数月,并承诺如果中期通胀预期不回落,将在今年第三季度结束购债。鉴于欧元区通胀形势,欧洲央行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上升。

格奥尔基耶娃认为,由于发达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的风险增加,包括借贷成本上升、资本外流等。为此,各经济体应使用现有政策工具,包括延长债务期限、利用汇率弹性、进行外汇干预和资本流动管理措施等,予以灵活应对。新华社华盛顿4月19日电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