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股债市场震荡等因素影响,刚完成净值化转型的银行理财市场,一季度遇到首个市场考验,“破净”产品不少,赎回压力挺大,存续规模、发行量也缩水不小。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较上年末的29万亿元,缩水大约6000亿元。同时,一季度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58亿元,同比下降1.81%。从发行量来看,根据普益标准监测的数据,一季度理财发行量也缩水接近两成。
进入4月以来,随着流动性宽松,债市情绪回暖,带动固收类产品收益率回升,银行理财市场有所企稳。与此同步的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有明显加速,特别是固收类理财产品。
存续规模少了6000亿元
虽然今年一季度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成效明显,个人投资者超过8500万人,但是市场存续规模出现缩水。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理财市场新发产品7717只,募资规模25.14万亿元。截至3月底,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相较上年末的29万亿元,缩水大约6000亿元。
从发行端来看,也有“减速”。普益标准向记者提供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银行理财机构共新发9093款银行理财产品,产品发行量环比减少2198款,环比减少19.47%。
令人感到宽慰的是,截至3月底,理财公司共获批筹建29家,25家开业,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7.27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倍。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理财公司市场份额稳步提高,占比达60.88%,较去年同期提高30.48个百分点。
受到股债市场震荡影响,理财产品一季度的收益表现不尽如人意。根据普益标准统计,全国银行理财市场精选50款现金管理产品七日年化收益率震荡下行,其中2022年3月的月均值为2.85%,创近期新低。
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最让投资者焦虑的是大量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元。根据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出现“破净”比例均超过40%,有5.6%的固收类产品也出现“破净”。
“破净”导致银行资管和理财公司面临赎回压力,不得不纷纷致信投资者解释破净原因,还有5家理财公司合计掏出28.5亿元“真金白银”自购产品,以实际行动提振市场信心。
4月理财市场有所企稳
进入4月份后,情况开始好转。
特别是自4月中旬以来,随着资金面进一步宽松,债市回暖,带动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回升,银行理财市场有所企稳。
首先是“破净”产品数明显回落。据中国理财网披露产品情况统计,目前理财公司存续产品有8680只,“破净”产品大约1280余只,占比14.7%,与月初基本持平,多数是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破净”。
根据普益标准最新统计,4月11日至24日,在开放式产品中,股份行新发的开放式产品增幅明显,环比增加184%,特别是浦银理财、招银理财、信银理财、兴银理财等理财子公司更是贡献良多,其产品类型主要体现在固收类产品方面。此外,理财子公司的产品发行量也大幅增加,环比增加50%。
一家城商行资管部负责人表示,4月以来,该行加大了固收类产品的发行速度。“短期内,银行理财还是会以固收类产品为主,也不可能像基金那样将市场的波动完全暴露给客户,产品管理人自身还是做了很多缓释措施。”他补充说。
从资产端来看,除了债类资产配置价值凸显,理财公司对权益类资产表示乐观。
兴银理财多资产投资部负责人叶予璋说,在过去20年,A股经历了大约5次超过30%的跌幅,当前市场的下行幅度从历史上看也并非个案。历次下跌时,投资者普遍悲观地认为“这个槛”仿佛过不去了,但事后发现这样那样导致下跌的原因从长期来看,只是股市上涨过程中的小插曲,这次也不例外。
不过,考虑到投资者的风险特征等,在实操中,银行理财产品权益资产配置比例是不高的,特别是经过今年一季度的考验后,理财公司其实收紧了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总裁成家军近期表示,对净值波动容忍度较低,是理财市场投资者的典型特点。要探索通过发行包括股权、股票在内的权益类投资产品,提升理财产品的长期收益水平。
普益标准首席经济学家王鹏认为,要想真正形成良好的理财市场环境,仅靠投资者单方面转变观念、提升财商还远远不够,财富管理机构应以投资者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保护好投资者的各项权益,在引导“买者自负”的同时严格落实“卖者尽责”。财富管理机构应在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比例、估值方式、绩效归因等各环节落实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稳健的投资表现,并且做好投后的沟通服务,形成持续的投资者陪伴。
据《上海证券报》
相关新闻
银行理财一致看好A股未来
近期,光大、汇华、宁银、招银、交银理财等银行理财子公司先后披露了相关理财产品一季报。
今年一季度,对于理财市场意义重大,一方面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理财迈入净值化时代;另一方面,股市和债市震荡调整加剧了全市场产品的净值波动。理财一季报显示,银行理财整体表现稳健,但同时发行数量和规模呈现出下滑态势,不少知名产品遭遇大规模赎回,权益类产品也回撤较大。
但是,银行理财权益类产品投资经理几乎一致看好未来A股,认为随着外围影响因素减弱,权益市场第二、第三季度的前景并不悲观。
发行量趋缓赎回闪现
银行理财登记中心相关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小幅下降。一季度末,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8.37万亿元,较去年末29万亿元存续规模有所回落。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一方面产品发行量在减少,同时不少知名产品还存在赎回现象。普益标准发布报告认为,一季度理财子公司产品的发行量和在售量均未能延续之前的增长态势,迎来2020年以来首次季度下跌。
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共发行了2728款理财产品,环比减少921款,其中,开放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0%,环比下跌0.11个百分点;封闭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59%,环比上涨0.18个百分点。同时,一季度银行理财子公司共有4787款理财产品在售,环比减少221款。
不少“明星”品种存在一定赎回现象。光大理财阳光橙系列多个绝对收益产品出现较大金额赎回。其中,阳光橙增盈稳健1号在今年一季度被赎回规模高达161亿份,阳光橙增盈绝对收益策略产品一季度亦遭遇大额赎回。两大龙头产品规模均跌破百亿份。但这两大产品净值在一季度回撤并不大,前者为2.3%,后者0.82%,整体稳健。
整体稳健权益品种回撤大
一季度银行理财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58亿元,但权益类品种回撤较为明显。
银行理财子公司权益产品受到了证券市场影响,业绩不佳。其中,光大阳光红卫生安全主题精选在一季度净值回撤19.61%,最新净值在0.65元附近。其他理财子公司权益类产品整体表现亦不佳,整体处于震荡回落态势。据记者初步统计,有3只产品净值跌破了0.8元;20只权益产品中仅有6只产品站在面值之上。其中,光大阳光红基础设施公募REITs优选1号走势稳健,华夏理财两款打新产品大幅冲高回落,勉强站上面值。
相对而言,银行理财产品中的固收增强和混合类品种表现稳健。以宁银理财为例,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沁宁固收增强系列中已经满3个月的产品,近半年最大回撤仅有0.97%。其中,沁宁个股甄选半年定开6号,近半年年化收益4.44%,最大回撤1.2%。在混合产品中,宁赢碳中和1号一季度年化收益9.17%。
银行系投资经理看好A股
银行理财子公司多数权益类产品的投资经理看好今年第二、第三季度的证券市场。
光大阳光红300精选投资经理雷燕军表示,对于权益市场而言,“政策底”往往领先于“市场底”,积极政策信号不断释放的过程中,市场有望逐步确立底部,当前的A股已经具备比较好的中长期配置价值。
招银理财招卓沪港深精选周开一号产品发布报告表示,A、H股经历一轮较大回撤后,当前权益市场风险溢价率已接近历史极致。尽管疫情和外围不确定因素依然会影响短期市场表现,但从年度维度看,在中性假设下,当前A、H股更多的行业和公司具有较好预期收益率。
信银理财百宝象股票优选周开1号投资经理引用价值投资派“开山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名言“股市短期是投票机,但长期大概率是称重机”来传递对未来A股的信心,他说,3月股票型基金指数回撤8.4%,百宝象股票优选也承受了一定回撤,这是典型的短期“投票”行为。
宁银理财表示,当前A股和港股多数板块已经进入性价比较高的价值投资领域,政策也先后释放了积极信号。后续将积极把握下跌市场中的投资机会,低吸筹码,灵活调仓,静待市场“东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