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
中共中央宣传部12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建设与改革。
关键词:经济
人均GDP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是最大的增长引擎;人均GDP达到1.25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去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14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由2012年的11.4%上升到18%以上,我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地位得到巩固提升。
韩文秀表示,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收入水平总体比较低,生态环境质量还不够高,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特别是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相比,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韩文秀直言,我们要坚定信心,不骄不躁,不忘初心,接续奋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民生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和全方位跃升,可以用“一个历史性、三个全方位”对成绩进行总结概括。
第一,绝对贫困人口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中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一个都不掉队”成为全面小康的标志性成就。在此基础上,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城镇新增就业年均超过130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5万元,比2012年增长近八成,增速快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显著缩小至2.5:1。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超过4亿多人。住房条件显著改善,城镇棚户区改造3961万套,惠及9000多万居民。老旧小区改造惠及2000多万户,1.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城镇的常住人口,享受更高质量的城市生活。人民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文化旅游、健身休闲成为了大众消费,自信自强的精神面貌日益彰显。
第三,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十年来,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教育水平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明显缩小,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了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学前教育毛入学率大幅提升至88.1%,高等教育进入了普及化阶段。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9年。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保障更加有力,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7.9岁,位居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第四,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这十年,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7.9亿增加到10.3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由5.4亿增加到13.6亿,报销比例持续提高,居民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240元提高到610元,惠及10亿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兜底网更加牢固有力,城乡低保对象、特殊困难人员、低收入家庭等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保障标准也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升。
关键词:科技
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是2012年的2.7倍
科技部副部长李萌介绍,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是2012年的2.7倍,基础研究经费是2012年的3.4倍。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十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到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
“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变化,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展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态势。”李萌说。
十年来,我国科学研究水平和学科整体实力大幅度上升,若干学科方向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自主研发大量先进技术装备和系统进入实用,成为推进产业快速升级的“利器”;科技服务人民生命健康,打了一场成功的科技抗疫战;一大批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冬奥”200多项成果落地应用有力支撑了北京冬奥会高质量办赛……
“十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发展全面、特色突出、质量提升,成为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名副其实的第一动力。”李萌说。
关键词:金融
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经过集中攻坚,我国金融体系长期积累的风险点得到有效处置,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回顾近十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成效,陈雨露表示,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科学把握好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推出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坚持发挥市场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持外汇储备的规模基本稳定,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和有效服务,创造了比较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作为金融体系“压舱石”,金融机构经营的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2021年末,处于安全边界内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占比为98.9%,其中24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评级一直是优良,部分银行主要经营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的A股市场经受住了多轮次、多因素外部冲击的考验,债券市场有序打破了刚性兑付,总体平稳运行。
同时,对重点高风险企业集团、高风险金融机构进行了“精准拆弹”,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影子银行乱象得到有效整治,近5000家P2P网贷机构已经全部停业,立案查处了非法集资案件2.5万起,互联网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有效遏制了房地产市场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并妥善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陈雨露说,下一步将坚持风险防范化解和长效机制建设并重、金融风险处置和反腐追赃挽损并重、提高监管有效性和改革创新发展并重,持之以恒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关键词:外贸
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扎实推进开放发展。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说,2012年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4.4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二;2021年增至6.9万亿美元,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王受文介绍,2013年,我国推出自贸试验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190项缩减到目前的27项;2016年,全国实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限制措施由最初93项缩减到31项;2020年,外商投资法实施;2021年,在海南推出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向全国复制推广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已推出1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
“今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意味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自贸区正式落地。”王受文说,中国将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向高标准自贸协定目标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