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6月23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第十场“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有关部门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情况。
多层次市场体系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结构性问题始终是制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些年,我们着力用改革的方法和思路去破解结构性难题。”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表示,资本市场这十年的结构性变化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李超说,多层次的市场体系结构在发生明显变化。沪深主板更加突出“大盘蓝筹”特色,科创板坚守“硬科技”特色,创业板继续保持“三创四新”特点,北交所和新三板注重于创新型的中小企业。同时,创投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在整个资本市场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上市公司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接近2200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战略新兴行业上市公司由十年前的完全空白发展到现在46家。”李超介绍,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相比十年前增长了2倍,营业收入、净利润总体保持较高增速。
市场优胜劣汰效应加快显现。李超说,A股市场分化特征更加明显,各方资金更加青睐龙头股、绩优股。常态化退市机制逐步建立,退出渠道大幅畅通。
投资者结构也在逐步优化。李超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外资持有流通股市值占比达到了22.8%,比2016年提升了6.9个百分点。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下降到70%以下。
稳健货币政策有力支持经济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23日表示,十年来,我国稳健实施“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总量调节和结构调节的双重功能。在宏观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也有效地保障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陈雨露介绍,近年来,我国坚持稳健货币政策,不断创新和丰富货币政策工具。同时,比较注重发挥利率价格杠杆作用,目标是努力实现实体经济与金融的良性循环。
宏观杠杆率变化是衡量宏观调控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陈雨露介绍,近年来,人民银行不断健全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方式。中国以温和可控的宏观杠杆率增幅支持实现了“较高增长、较低通胀、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宏观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数据显示,2021年末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2.5%,2016年到2021年年均上升约4.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这五年中国GDP年均增速约6%,CPI年均涨幅约2%,平均每年新增城镇就业超1300万人。
陈雨露表示,我国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不透支未来的宏观政策取向,以相对较少的新增债务支持了经济的较快恢复,宏观杠杆率的增幅明显低于其他主要经济体。
他介绍,过去十年,我国逐渐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发展当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兼具总量调节和结构性调节双重功能的。”陈雨露说,通过结构性工具既能够实现精准滴灌的政策效果,又能够对总量调控作出贡献。把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数量和投放规模控制在一个合意的水平,可与总量型政策工具形成一个良好的配合。
银行贷款年均增速达13.1%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23日说,过去十年,我国银行贷款和债券投资年均增速分别为13.1%和14.7%,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来自此次发布会的信息显示,过去十年,银行业保险业着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取得积极成效。保险深度从2.98%上升到3.93%,保险密度从1144元/每人上升到3179元/每人,大病保险制度从2012年建立以来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覆盖近1.5亿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和普惠型涉农贷款年均增速分别达25.5%和14.9%,大大高于贷款平均增速。人均银行账户约9.5个,普惠金融覆盖范围和可及性显著提高。
持续健全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深化中小银行和农信社改革……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取得重大进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养老理财试点范围扩大至十地十机构。”肖远企介绍,2022年5月末,养老理财认购金额超600亿元。在开放方面,十年来,我国推出50多项银行保险开放政策;2021年,在华外资银行资本和资产均较十年前增长超过50%。
肖远企还表示,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金融资产盲目扩张势头得到根本扭转,高风险影子银行规模较历史峰值压降约25万亿元。不良资产处置大步推进,过去十年累计消化16万亿元。一大批突出的风险隐患得到消除。金融违法与腐败行为受到严厉惩治。
外汇储备规模连续17年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今年5月末超3.1万亿美元,连续17年稳居世界第一,是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重要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发布会上表示,外汇储备资产实现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中国特色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王春英在发布会上介绍,我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更加稳健,体现了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进展。经常账户顺差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保持在合理区间。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更加活跃,跨境收支规模较快增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更好地发挥了调节国际收支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外汇局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经常账户顺差与同期GDP之比总体在2%左右;截至2022年5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为31278亿美元。我国对外净资产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末我国对外净资产为19833亿美元,较2012年末增长18%。
在谈及对外开放时,王春英表示,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进,已实现较高水平的可兑换。境内居民跨境配置资产渠道不断拓宽,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显著增强,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证券超2万亿美元。人民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进一步提高。
此外,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有效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更加便利。同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效的外汇市场不断健全,为高效配置外汇资源和管理汇率风险创造了良好条件。王春英说,我国外汇市场可交易货币超40种,交易品种涵盖国际主流外汇交易产品。党的十八大以来,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增长3倍,2021年达到36.9万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