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财经评论员 李冬明
昨天的走势很有意思,上证综指涨幅0.88%、深成指涨幅1.10%、创业板指涨幅0.22%,市场神秘力量操盘之精确叹为观止。央广经济之声节目更有意思,主持人略带有调侃地说:上周分析师一致看空,结果又被打脸了。
业内有句流行已久的话——分析师生来就是要被打脸的。因为宏观问题几乎是测不准的,分析往往只是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解读,而真正重要的是未来即将发生什么。
分析师们可能没有想到,中国经济复苏势头如此之强。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10.0亿元,同比增长1.0%。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为88.0元,同比减少1.1元;人均营业收入为170.4万元,同比增加14.3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9.0天,同比增加1.3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54.4天,同比增加2.0天。
受益于5月国内经济生产经营秩序逐渐修复、政策减税降费等,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等关键指标相比于4月全面好转。大盘基本稳住了,但后续仍有压力,比如海外财政货币政策双收紧影响全球经济增速,国内需求可能不及预期导致经济复苏传导不畅。积极因素在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工业金属价格近期连续暴跌,上游成本压力缓解有助于提高中游盈利能力。
此前受俄乌危机影响,全球工业金属价格一度全线飙升,但近期铜、锡等品种全线重挫,彭博工业金属现货分类指数本季度迄今已下跌了26%,有望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
昨天中游的食品加工业、下游免税业的龙头个股出现放量大涨,消费主题已经许久没有动静,昨天的异动上涨与上游的史诗级暴跌形成鲜明对比。投资就是这样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政策面、宏观面的关键变化,一定会传导到微观个体层面。几乎一口气涨到3300点后,A股将逐步告别前期的无脑买入博反弹模式,博弈越来越复杂了。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