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华社电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在6日举行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装备工业产业规模持续 扩 张,2012至2021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始终保持中高速。特别是今年以来,装备工业克服疫情影响率先回升,拉动制造业较快恢复。
装备工业规上企业数量增近5成
装备工业是大国制造的坚实支撑。十年来,我国装备工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张,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51万家,比2012年增长近45.30%;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8.83、26.47和1.57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2.97%、47.76%、28.84%。2021年,装备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18.58%。
“十年来,我们以‘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为抓手,持续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工业母机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显著提升。”王卫明说,目前已突破了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多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提高到31.9%。
在工程机械领域,我国已形成22大类工程机械产品,工程机械国内市场满足率从2012年的不到90%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挖掘机、起重机、装载机等主要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
王卫明说,我国装备制造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需进一步提升。下一步,工信部将推动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并将制定发布专项政策文件,加快推动装备工业数字化发展。
我国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1年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郭守刚是在工信部6日举行的“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郭守刚说,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极大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据有关机构统计,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300台,比2012年增长约13倍。
此外,服务机器人在餐饮、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广泛应用。比如,刚刚闭幕的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美团展示了自动配送车和配送无人机,通过智能化调度实现自动化配送,将物流效率进一步提升。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有服务机器人相关企业43.9万余家,其中,2022年1至8月新增注册企业7.9万余家。
“机器人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郭守刚说,我国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实时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研发取得进展,行业内1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他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全面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开展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完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加快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产业短板,做强细分领域特色应用,培育壮大优质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推动万家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
此外,记者6日还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组织编制的《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已印发,提出“十四五”时期,主要面向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行业以及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万家企业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建成1000个分类分级、特色鲜明的工厂,打造100个标杆工厂,推动5G融合应用纵深发展。
“5G+工业互联网”是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支撑。近年来,产业各方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共同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在10个重点行业培育形成20个典型应用场景。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进一步加快“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向工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深度拓展,推进传统产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工信部制定指南,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积极开展5G全连接工厂建设。
工信部明确,支持企业建设产线级、车间级、工厂级等不同类型5G全连接工厂,加快重点行业推广。在电子设备制造、装备制造、钢铁、采矿、电力等重点行业和领域,推动发展基础较好、需求较明确的企业主体,率先建设5G全连接工厂,形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