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的发展与成就有关情况。十年来,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严格保护耕地,保障资源供给,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坚持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划定并守住了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加强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实现增长,煤炭、钨、钼、锡、金、稀土、磷、石墨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试采取得重大进展。依法依规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用地供给,有效支撑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城镇住宅、公园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例大幅度增长,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表示,我国森林面积34.60亿亩、居世界第五位,森林蓄积量194.93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人工林保存面积13.14亿亩、居世界第一位;草地面积39.68亿亩、居世界第二位;湿地面积8.50亿亩左右、居世界第四位。
十年来,美丽中国绿色本底不断夯实。我们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种草改良1.65亿亩,新增和修复湿地1200多万亩。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32%。近十年中国为全球贡献了四分之一的新增森林面积。
十年来,荒漠生态治理打造国际标杆。我们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78亿亩,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地、石漠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7500万亩、6488万亩和7895万亩,可治理沙化土地治理率达到53%。涌现出了王有德等一批治沙英雄,形成了八步沙、右玉、柯柯牙等治沙精神。
十年来,林草资源管理新格局基本形成。全面推行林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近120万名,全国有421名省级领导干部担任林长。林草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建成了林草生态网络感知系统,实现了林草资源“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评价、“一张图”管理。森林火灾受害率和草原火灾受害率分别稳定在0.9‰和3‰以下,远低于世界平均受害率。
十年来,重大生态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重要生态区位,实施66个林草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和40个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25.78亿亩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两轮累计实施5.2亿亩,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延伸400公里;启动时间最早、历时最长的“三北工程”,过去十年集中建设了15个百万亩防护林基地。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让广袤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
十年来,践行“两山”理论,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我们充分挖掘和发挥林草资源“四库”作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21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超过8万亿元。油茶面积达到6800万亩,带动近200万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新疆阿克苏特色林果面积稳定在450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林果业收入占比达到1/3。在全国选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10.2万名,组建了2.3万个造林种草合作社,带动2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增收。 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