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截至11月底62家A股上市青企总市值达7835亿元

青岛跃居山东“市值第一城”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扬




1993年8月27日,青岛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山东省首家上市公司,也是中国首家H股上市公司。此后,青岛“五朵金花”陆续登上资本市场舞台,成就了青岛“品牌之都”的美誉,逐渐探索出独具特色的青岛发展模式。


截至2022年11月底,山东287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6319.42亿元,青岛、烟台、济南三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包揽前三。青岛反超烟台,62家A股上市公司以7835.01亿元总市值居首,烟台49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7749.57亿元退居次席,济南43家总市值为5805.67亿元排在第三。




青岛上市公司总数全省第一




2011年-2020年,烟台占领山东上市公司数量的宝座长达九年。直到2020年,凭借威奥股份、酷特智能、高测股份、森麒麟等企业的上市,青岛上市公司总数成功超越烟台,成为全省第一。2021年,青岛新增上市公司15家,首次突破两位数,新增数量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更是创下10天内新增4家上市公司的“青岛速度”。2022年青岛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78家,境内上市总数达63家,稳居全省首位。


尽管青岛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已经遥遥领先,但在市值指标上多数时间仍处在落后位置。烟台市值龙头的地位,在于化工行业龙头万华化学的强势拉升,也离不开百亿元市值上市公司的中间支撑。2022年11月底,山东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为36319.42亿元,青岛、烟台、济南三市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列前三。值得注意的是,经过近几年青岛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量”“质”齐升,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7835.01亿元,反超烟台7749.57亿元的总市值,跃居全省第一。




青岛各板块上市公司数量均全省第一




2021年9月,北交所宣布设立,随着建邦股份、丰光精密转板以及泰德股份上市,青岛北交所上市公司数达到3家,占全省数量四分之一,位居全省首位,并有望于2022年底前达到5家。2022年9月15日,科捷智能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青岛科创板上市公司数达到6家,与济南并列全省第一。另外,41家主板、1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均领跑全省。


今年以来,青岛资本市场延续了之前良好的发展势头,2022年6月末的9天时间里,6家青企IPO申请获证监会和交易所受理;7月,三柏硕、豪江智能两天内接续过会;11月,雷神科技、三祥科技两家企业同时获证监会核发批文。拟企业上市进程呈现加速跑姿态,构建了企业上市良好生态。


未来随着青岛上市公司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青岛资本市场一定会开启新的征程,迈向更高的台阶,为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相关新闻




2家企业完成辅导青岛上市“后备军”扩容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扬




近日,据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显示,海湾化学和思仪科技已完成上市辅导,已提交辅导验收报告。截至12月9日,青岛辖区上市辅导备案企业为19家,上市“后备军”数量充足。




聚氯乙烯为海湾化学打开增长空间




海湾化学的前身是海晶化工,始建于1947年。2010年,企业从青岛市区搬迁至董家口循环经济区。2017年,海晶化工更名为青岛海湾化学有限公司。三个月后,原海晶化工、东岳泡花碱、青岛碱业新材料重组,开启了海湾化学的一体化发展。


自2010年搬迁后,海湾化工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在生产的工艺路线上,海湾化学摒弃了传统的PVC电石法,选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乙烯法生产工艺。新的乙烯法生产工艺,产品质量高、消耗低、清洁环保,这让海湾化学跨入了世界高端化工的序列。聚氯乙烯树脂作为海湾化学的主打优势产品,产能每年已达到80万吨,稳坐国内第一把交椅。


2020年12月,海湾化学二期项目实现投产,氯乙烯、聚氯乙烯均达到年产80万吨的能力。据了解,投产前,聚氯乙烯价格在每吨6000元左右,投产后,均价达到每吨9500元。


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去年以来,海湾化学主打的乙烯法聚氯乙烯产品走出国门,共出口聚氯乙烯37万吨,出口量位居国内前列。今年,海湾化学的聚氯乙烯产品出口延续增长态势,一季度外贸出口占比超过30%,其中3月份出口聚氯乙烯3万余吨,出口占比超过40%。




思仪科技鏖战通信测试领域




思仪科技原为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8日,2020年3月31日完成混改工商变更,成为混合所有制形式下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2月31日完成股改工商变更,更名为“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来,思仪科技走出一条跟踪研制、消化吸收、自主设计、自主创新之路,在微波毫米波测量、光电测量、通信测量、基础测量、自动测试和核心元器件等领域,成绩可圈可点。


早在2013年,思仪科技开始布局5G通信测试及研发工作,重点解决了5G大带宽、新型子载波、帧结构、多址接入、波形、调制编码、多用户模拟等5G关键技术难题。


思仪科技此前的新闻报道并不多。直到2020年,一则“华为斥资6600万元入股电科思仪”的消息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数据显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增对外投资企业——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认缴出资额6606.6743万元,持股比例达到8%。


与华为一同入股思仪科技的还有7位股东,分别为中电科四十一所、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合肥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蚌埠思仪发展企业管理中心、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电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天津)合伙企业、蚌埠思仪创新企业管理中心。


此次股权变更后,公司原唯一股东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至50.54%,思仪科技的注册资本也从5亿元增加至8.258亿元。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