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以往开售当日就战报频发,今年“双12”,家电市场稍显冷清。
由于主流家电品类表现不温不火,各大零售平台也把精力放在了健康家电及家装上,并在直播等方面寻求突围路径。
“‘双12’是年底商家清库存的关键节点,今年家电厂商和零售商大力开拓电商直播等渠道,清库存意愿依旧强烈,但由于受外部因素影响,物流受阻,消费市场仍较为低迷。”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董敏对记者表示。不过他认为,随着明年物流及市场运转逐步恢复,家电销售市场有望复苏。
大家电“双12”期间销售遇冷
2022年进入收官阶段,作为今年最后一个重要的线上促销节点,“双12”本该成为家电厂商和渠道商对全年业绩目标发起冲刺的关键时期,然而旺季不旺的现象在“双12”持续上演。
12月10日晚8时,苏宁易购、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同时开启“双12”大促。“开售日截至目前,除菌空气净化器、家用呼吸机、制氧机等健康类小家电销售增长较为迅速,同比提升200%。大家电较‘双11’销量下滑较为明显。”苏宁易购一位北京门店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外部因素影响之下,居家人员增多,除菌消毒、健康类家电销售相对火爆,但其他品类家电销量大多在今年“双12”期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国美电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往年的“双12”热度虽小于“双11”,但对于商家来说,“双12”依旧关键,厂商通常早早就备足库存。不过,今年不管是在物流还是拣货环节,人员比往年减少了六成,致使很多商品出现备货不足、调货不及时、出货及派送难等现象,特别是重量和体积较大的大家电产品。
另外,今年“双12”,给多位电商渠道人士的感受是,品牌商家和消费者的热情没那么高了。“今年家电品牌商对渠道供货迟缓、向实体零售和电商投放力度减弱、宣传力度明显不足。”某零售渠道人士称。同时,今年海尔、格力、美的等家电巨头也在宣传声量上有所降低,低调发布或不发布业绩战报。
据悉,今年,物流是“双12”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年11月份以来,受外部因素影响,陆运、航空、海运均受到极大影响,物流及零部件生产厂商人员大幅减少,多个供应商持续出现延长供货期、断供的现象。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在国内物流配送的时间已经拉长60%。而这也直接带来畅销品订单出现规模性退单,不畅销品的产品积压、仓储成本上升,无形中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一位在华北地区的整机生产企业采购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多地促消费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虽然整体市场遇冷,但在消费电子和家电购置补贴优惠券的作用下,多地家电市场在“双12”出现小幅升温现象。与此同时,在世界杯等带动下,大屏电视销量呈现上升趋势。据奥维云网数据显示,自11月21日世界杯开赛以来,国内线上80英寸以上电视机销量连续两周实现环比增幅超10%。
当下,多地发放政府消费券激发消费活力,家电成为覆盖的重点产品。广州市政府宣布自12月8日分三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3000万元,涵盖电商等五大类,将持续至12月19日;深圳市启动新一轮“乐购”活动,宣布消费者购买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最高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将持续到12月26日;武汉市从12月8日开始发放“乐购武汉”家电家具消费券,投放总金额1000万元。
在这一背景下,业内普遍预计,在促消费政策带动下,随着品牌厂商和渠道商的发力及消费市场好转,明年家电市场有望迎来逐步复苏。
董敏认为,“借着‘双12’等年底促销节点,多地促消费政策对提振智能、高端大屏、健康家电的购买力有重要作用,这为明年市场逐步复苏打下基础。”
“受疫情影响,线下物流依然不畅,消费预期和能力都在减弱,再加上‘双11’刚过,需求的部分提前释放,让今年的‘双12’稍显低迷。家电企业目前应对的可选项不多,高端化和国际化依然是两大抓手。不过,自今年12月份以来,物流受阻现象有缓解的趋势。明年外部环境逐步改善,叠加政策性补贴效应持续,家电业整体有望触底反弹。”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对记者表示。据《证券日报》
相关链接
“双12”余温持续 多方助力消费复苏
“双11”刚结束,“双12”就到了。从“双12”开始,12月中下旬因有多个节日而被零售消费业认为是消费黄金旺季。
记者注意到,今年不少商家延长了“双12”系列活动时间,或在“双12”后接续开展其他活动,延续促销。随着各大商圈的逐步回暖,人气逐渐回归。多种形式的消费季活动,正全面助力消费复苏。
线下市场全力以“复”
即使电商发展到今天,对于整个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占比也不超过30%,线下依然是当下中国消费的主力渠道。随着各大商圈逐步回暖,人气逐渐回归,今年“双12”全国各地商场也积极参与到大促中来。
往年“双12”的补贴力度可能不及“双11”,然而今年不少商家的促销优惠力度堪比“双11”,有的甚至超过“双11”。
重庆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在“双12”期间推出了打折、满减等优惠。消费者购买服装、化妆品、家居用品、儿童用品等多种商品,均可享受消费福利。重庆新光天地推出“双12年终盛典”,消费者购买美妆、服饰等商品及美食消费等可享受团券、满减、折扣等优惠。
在哈尔滨中央商城,中国黄金饰品给出每克减50元优惠幅度;周生生逢整克减30元,指定款定价黄金6折。
除了商场做促销外,超市的“双12”主题促销活动也在持续进行。记者了解到,天津河西区一家连锁超市推出了“批发市集”“会员半价日”“年终大犒赏”等活动,很多促销商品的价格仅相当于市场价的一半左右,有些甚至能达到四折。
宁波在“双12”购物节来临之际,联合阿里、拼多多、苏宁等平台,发放“双12”专项消费补贴,消费券的品类较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过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和疫情传播更为复杂、严峻的背景下,今年的旺季难免会有一些不确定性。相较往年的“双12”,今年显得有些冷清。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线下恢复往日热闹的局面只是时间问题。
延续促销
从“双12”开始,12月中下旬因有多个节日而被零售消费业认为是消费黄金旺季。记者注意到,今年不少商家延长了“双12”系列活动时间,或者在“双12”之后紧接着开展其他活动,延续促销。
如重庆来福士“双12”活动将持续至明年1月底;重庆百货旗下的百货、电器业态,在“双12”举办活动后将开展岁末跨年促销等系列活动。
12月7日,海南离岛免税跨年狂欢季活动正式启动,拉开了海南跨年促消费大幕,活动将持续至2023年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新春不打烊。
今年的“双12苏州购物节”将持续至2023年2月5日,覆盖“双12”、冬至、元旦、春节、元宵等重要消费节点。
为了拉动消费复苏、提振消费意愿,一系列利好政策接续出台,最大限度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各方活力。12月8日-19日,广州市政府分三轮不间断发放消费券共计3000万元,派发的消费券涵盖轻茶餐饮、超市、电商、正餐住宿、百货五大类,面值从10元至100元不等。
近日,南京市商务部门联合多家平台与企业,推出南京国际消费节系列活动,并紧扣“双12”、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结合商场超市、餐饮“高频消费”特点,通过发放不同类型的消费券,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快速恢复。
在深圳,新一轮“乐购”活动已启动,市民购买电子和家用电器等,最高按照销售价格的15%给予补贴,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2月26日。
消费者王女士表示,“双11”刚结束,“双12”就到了。“双12”结束后,年货节马上就要来了。随着疫情政策的优化,总能赶上一波福利,去“薅羊毛”。
消费复苏可期
对于商场和商家来说,今年“双12”前后还是有些冷清。不过,业内人士普遍对接下来国内的消费恢复强度抱有很大信心。
12月8日,贝恩公司在《2022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2》中指出,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仍然展现出强劲韧性,整体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3.6%,一举扭转2020年以来的一贯走势,并跑赢了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全国GDP增速。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疫情政策优化之后,人流和物流都会比以前更加畅通,消费也将随之缓慢复苏,预计明年二季度会是2023年全年GDP增速的高点。
麦肯锡公司发布的最新报告《2023麦肯锡中国消费者报告:韧性时代》也指出,中国的消费势头有望于2023年开始复苏。
报告显示,重塑中国消费市场的五大趋势为:中产阶层继续壮大;高端化势头延续;选择更明智,消费未降级;产品为王;本土企业正在赢得市场。
“事实证明,日益富裕的中国消费者仍具有较强韧性。但经济压力还是令消费者在做出购物决策时更为审慎,他们在选择产品时也越来越看重品质和功能。随着这种情况在中国消费者中越来越普遍,能够快速应对这些变化的企业将会胜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亚洲区消费及零售咨询业务负责人泽沛达(DanielZipser)说。据《中国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