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篇

体验科学魅力放飞科技梦想

在青岛市科技馆,青版财经小记者们了解水在人体内的作用。 记者 盛军 摄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国瑾 盛军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近日,为进一步落实“蒲公英科普行动”,助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青版财经小记者团分多批走进青岛市科技馆,探究科学的发展,体验科学的魅力。

据了解,青岛市科技馆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3号,是全国、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科普行动”试点单位。市科技馆作为开展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主阵地,担负着科普教育的重要作用。

场馆的科普教育和各项青少年科技展品,大大启发了小记者们的科技兴趣,为培养小记者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习科学家精神提升科学素质

在科技馆老师的带领下,小记者参观了“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展览和力学世界、声光奇境、电磁探秘、智慧生活、益智拼搭以及科普展示等区域。

“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党领导下的科学家”展览通过展示一代代爱国科学家的手稿和奋斗事迹,展现了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弘扬了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核心的科学家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激光琴,虽然它没有琴键和琴弦,但是当你用手触碰激光束时,就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它是运用光电控制技术,当手指挡住激光束时,就会触发传感器,控制芯片输出音频,经音响系统放大后发出美妙的音乐,在大型演出中常会用到……”

一朵含苞欲放的合金“花朵”在通电温度升高后,所有“花瓣”全部展开,“太神奇了!”小记者们不由地发出了惊叹声。在“记忆合金”展示区,讲解员告诉小记者们:形状记忆合金是具有形状记忆效应的由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所构成的材料。

奇妙的大自然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能量:光能、电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等等。在“发电锚”展示区,通过“锚”的摆动,强磁铁切割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点亮发光二极管,从而实现机械能、电能、光能的有趣转化。

讲解员按下按钮,在小记者们的惊叹声中,红色的激光束照到不同的介质,改变了原有的照射路径:光线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线在两种不同的介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当平行光线通过凹凸透镜、三棱镜、楔形镜等不同透镜时,光的路径将会发生改变。

讲解员老师还耐心地为小记者们演示讲解了光在凸透镜、平面凹透镜、平面镜、曲面凹透镜和三棱镜中的折射和反射……

寓教于乐 研发课程助力“双减”

活动中,小记者们耐心听取讲解员老师的介绍,积极投入到所参观的项目中去探究、学习,并向讲解员老师提问。

讲解员老师告诉小记者们:多年来,市科技馆全面提升科教资源服务能力,多渠道、多形式地为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丰富中小学课外科普内容,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2022年,市科技馆密切与青岛中小学校的联系,结合中小学科普需求,精选优质科教主题和资源,开展山东科学大讲堂1期、青岛科普大讲堂10期,线上线下观众4700余人,组织科技专家深入中小学开展科普报告,将优质科教资源输送进学校。在疫情期间,市科技馆依据疫情防控政策,积极联合中小学开展线上讲座,保证科普不断档,为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保驾护航。作为青岛市科技馆重点科普活动之一,大讲堂系列活动为助推“双减”工作提供了优质资源和阵地支撑,受到了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的持续关注和广泛好评。

2022年,市科技馆在全市36所小学中组织选拔、推荐,共有613名学生通过注册成为了“科技馆小会员”。市科技馆结合学生兴趣和实际需求,加强科教课程资源研发和师资培训,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组织开展了望远镜制作、无人机飞行、科学小实验、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棋类知识等十余项公益小课堂活动,开展授课共计67场次,参与学生达1920人次。小课堂活动以趣味性、互动性、操作性为着力点,通过科学实验、模型制作、互动体验等形式,教育引导青少年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授课老师精心设计教案、悉心指导操作,调动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同时,小课堂活动涉及内容广泛,得到学生及家长的一致好评,市科技馆逐渐成为小科技爱好者的“打卡地”。

欢庆节日 特别活动精彩纷呈

讲解员老师告诉小记者们,在节假日中,市科技馆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每逢节假日,先逛科技馆”已经成为全市科普爱好者们的新习惯。

市科技馆充分利用宣传阵地营造节日氛围,挖掘节日文化价值,在具有浓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节日,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纪念日,精心设计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科普活动。端午节,老师介绍了端午节赛龙舟的由来并指导学生们动手制作小龙舟;中秋节,老师介绍了“玉兔二号”、“嫦娥四号”等月球探测设备,指导学生搭建登月车并进行编程操控;建党节,老师讲解了南湖红船的历史背景并指导学生制作红船模型,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爱党热情;建军节,老师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奋斗历程,指导学生制作舰载战斗机歼15飞机模型,培养了同学们的爱国拥军意识。

这一系列新颖丰富的活动将节日元素与当下热门的智能机器人编程、模型课相结合,既拓展了青少年的知识面,也提升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据了解,2022年青岛市科技馆共开放201天,接待观众2.7万人次,接待团体55个,团体人数1992人次。

活动中,每位小记者们都领到了社会实践证书。小记者们在学习科学原理的同时,体验到了科学的奇妙与魅力,激发了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一位小记者还表示要积极传承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努力学习,长大为国家科技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