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科创 上一版   
下一篇

打通数字空间“断头路”

全国首个跨省域智慧大脑上线运行

依托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智慧大脑已打通18条数据链路汇聚242项数据资源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智慧大脑(一期)29日正式上线运行。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基建的重点项目,智慧大脑致力于让企业和市民办事更便捷、政府跨域协同治理更有效,同时将有力支撑示范区数字化转型发展。

这意味着全国首个跨省域智慧大脑初步建成,支撑示范区一体化制度创新的数据底座初步形成,跨省域公共数据无差别共享机制构建形成。

打通18条数据链路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基建的重点项目,示范区智慧大脑聚焦跨省域数字空间的互联互通,打通了示范区数字空间“断头路”,将使企业、市民百姓办事更便捷、政府跨域协同治理更有效,也将有力支撑示范区数字化转型发展。

构建形成了一体化数据中枢。依托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智慧大脑已打通苏浙沪两省一市18条数据链路,汇聚了242项数据资源,有力支撑社保、医保、公积金异地使用等区域一体化应用场景,智慧大脑还围绕规划管理、项目管理、生态环境、一网通办、公共信用、产业经济等六大重点领域,搭建了一体化应用场景。

实现了示范区制度创新跨域一体化业务应用。按照一体化制度创新数字底座的总体定位,围绕规划管理、项目管理、生态环境、一网通办、公共信用、产业经济等六大重点领域,搭建了一体化应用场景,依托业务应用可以对示范区情况做到眼明心亮、跨域协同治理得心应手。

构建形成了一体化云网基础设施。以一体化应用场景为牵引,执委会、三级八方大数据管理机构及51家业务部门通力协作,结合两省一市实际,构建差异化的跨域网络策略,打通了跨域网络断头路,实现沪苏浙三地政务网的联通、以及政务网与互联网的联通。同时,综合运用安全技术服务和密码应用支撑服务等技术,有效保障跨域云网基础设施安全。

“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在智慧大脑的产业经济平台类目上,我们可以轻松看到各个区域重点企业分布情况,包括企业类型、所处细分行业和产业链位置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营商和产业发展部部长朱正伟介绍,智慧大脑为区域治理提供了一张“产业地图”。

催生一批制度创新成果

记者了解到,示范区智慧大脑(一期)正式上线运行前,已进行了半年多的试运行,六大跨域一体化应用场景已有力支撑了示范区业务工作开展。其中,在产业经济领域,汇聚呈现示范区各类企业、创新资源、重点行业及重点园区,实现产业经济动态监测,优化空间布局,为重点行业强链补链提供决策参考。

示范区智慧大脑这一新基建项目的开发建设,也同步催生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这是示范区“制度+项目”双轮驱动的又一典型案例,也将为长三角更大范围乃至全国其它重点区域提供经验借鉴。

此外,示范区建立健全了跨省域数据标准体系。结合示范区智慧大脑建设,执委会会同两省一市相关部门按照“应用牵引、急用先行”的原则,先后出台《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标准规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标准(试行)》,编制《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数据标准》,率先试点应用《长三角地区法人数据共享规范》,推动“普通话”和“方言”的无损转换,为公共数据要素的跨域流动提供标准支撑。

下一步,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将会同两省一市三级八方,积极谋划推进智慧大脑2.0建设。一是共建新场景,拓展利企为民服务类应用场景,提升民众的获得感,深化现有应用场景,突出跨域监测,突出趋势预测,突出制度评估,以底层数据碰撞,推动各应用场景间的协同,助力业务创新。二是共推新制度,围绕跨域数据共享效率提升、质量提高、范围拓展等目标,发挥示范区制度创新试验田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支撑公共数据跨省安全高效流动。三是共聚新生态,谋划智慧大脑创新生态联盟,集思广益,丰富应用场景,促进智慧大脑不断迭代,谋划数据开放实验室,有序推进数据开放,培植数字经济繁育土壤,赋能示范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合新华社电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