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时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1月份我国制造业PMI升至50.1%

重返扩张区间 释放开年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昨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比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在连续3个月收缩后,制造业PMI重返扩张区间,释放2023年开年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制造业景气水平升至扩张区间

“1月份,随着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8个高于上月,制造业景气水平较快回升。”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

走进安徽哈科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生产一批高端数控设备,这些设备将于2月底交付德国和美国的客户。

“1月份以来,海外对中国高端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春节过后,我们迅速进入工作节奏,不仅要处理节前的订单,还有新的订单在陆续发来。”公司董事长李忠华说。

新订单增加,折射制造业市场发展向好。综合1月份制造业PMI分项指数变化来看,产业链上下游普遍回升,市场预期有所好转,经济运行呈现明显回升态势。

——供需两端同步改善,重点行业PMI不同程度上升。

1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0.9%,较上月上升7个百分点,在连续6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上升5.2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的势头。

从行业情况看,1月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行业和高耗能行业PMI分别为52.5%、50.7%、50.9%和48.6%,景气水平不同程度改善。

——大中小企业景气水平均有上升,经济活力有所提升。

1月份,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3%、48.6%和47.2%,高于上月4、2.2和2.5个百分点。调查结果显示,大、中、小型企业中反映劳动力供应不足的比重均低于11%,较上月明显下降,员工短缺制约生产的情况有所缓解。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1月份,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明显上升,显示中小企业运行有所趋稳,经济活力有所提升。

——企业信心明显增强,市场预期向好。

1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5.6%,高于上月3.7个百分点,升至较高景气区间。

“1月份,原材料库存指数升至49.6%,创2019年以来新高,显示企业加大了原材料采购和储货力度以备生产,后市经济持续恢复前景可期。”文韬说。

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1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比上月上升12.8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非制造业景气水平触底回升。

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春节档电影票房突破67亿元,取得影史春节档第二的亮眼成绩;全国揽投快递包裹量超7亿件,较2019年同期大幅增长……今年春节假期,服务业加快恢复,经济活力明显提升。

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结束连续6个月回落走势,升至扩张区间。其中,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上月24个百分点以上,重返扩张区间。

从需求看,1月份,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1.6%,高于上月14.2个百分点。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4.3%,高于上月12个百分点,升至近期高点。

吉林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总经理赵兰菊表示,春节期间,冰雪消费火热。新一年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不光要做好雪季运营,还要深挖无雪季节潜力,迎接“五一”“十一”的旅游热潮。

建筑业景气上升。1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6.4%,高于上月2个百分点。从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8.2%,高于上月6.7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表明随着推进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建筑业企业对市场发展保持乐观。

综合PMI产出指数升至近期高点。赵庆河表示,1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2.9%,比上月上升10.3个百分点,升至扩张区间,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继续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

作为经济运行先行指标,1月份PMI升至临界点以上,显示中国经济发展预期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由4.4%调高至5.2%。

“但同时也要看到,1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仍然较多,市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需进一步巩固。”赵庆河说。

企业调查显示,1月份,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制造业企业比重仍达53.2%,连续7个月超过50%;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非制造业企业比重虽较上月有所下降,但仍在51%以上。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一系列部署,要求推动消费加快恢复和保持外贸外资稳定,增强对经济的拉动力。

陕西提出积极培育运动、康养、托育等消费新热点;山东研究制定了支持商贸流通行业促进居民消费的10条政策措施;上海明确实施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并延续实施新能源车置换补贴……近段时间以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巩固消费恢复基础。

春节假期后,多地政企组团赴海外招商引资拓商机,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开工,重大工程开足马力,全国上下抢抓新一年发展机遇,奋力开新局。综合新华社

相关新闻

IMF大幅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

新华社华盛顿1月30日电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30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报告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10月的2.7%上调至2.9%。

IMF认为,中国经济今年预计将增长5.2%,高出此前预测值0.8个百分点,明年有望继续增长4.5%。其他主要经济体中,美国经济增速今明两年预计分别为1.4%和1%;欧元区经济有望分别增长0.7%和1.6%。

IMF认为,全球经济活动仍将面临各经济体央行上调利率以及乌克兰危机带来的压力。不过,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为经济更快增长铺平道路,全球通胀形势也有望缓解。

尽管如此,此次上调后的全球经济预期增速仍低于去年增速预测值3.4%。同时,IMF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0.1个百分点至3.1%。具体来看,发达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预计将由2022年的2.7%大幅降至1.2%,明年预计为1.4%。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速预计将达4%,明年预计将达4.2%。

IMF认为,全球高通胀今年有望缓解,预计今年通胀率将从去年的8.8%下降至6.6%,明年将进一步降至4.3%。今明两年全球贸易量增幅预计分别为2.4%和3.4%,均低于去年预估值5.4%。

IMF指出,威胁全球经济增长的风险已有所缓解。很多经济体被压抑的需求得到释放,可能有助于提振经济,通胀水平也可能会更快下降。但乌克兰危机若继续升级将加剧地缘政治危机,阻碍经济发展。全球融资条件收紧则可能加剧债务困境和金融市场波动。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