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北京市门头沟区政府、中关村发展集团、华为公司,共同发起“人工智能安全可信护航计划”,旨在联合有关单位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安全可信管理解决方案。
中国联通、奇安信、绿盟科技、山石网科、麒麟软件、格灵深瞳、软通动力等31家首批伙伴加入,未来将参与理论研究、标准制定、评估评测等相关工作。
该计划将面向不同行业和地区,设立“生态发展中心”,其中北京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成为首个中心,重点面向北京市开展人工智能安全可信管理实践试点和推广应用工作。
据了解,安全可信指的是网络设备所具备的安全性能。即在设备工作的同时,内含的安全部件进行动态并行实时全方位安全检验,确保计算过程及资源不被破坏和篡改,正确完成计算任务。
随着AI技术迭代与应用规模扩大,发展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全球共识。
二十国集团(G20)已提出“G20人工智能原则”,强调要以人为本、发展可信人工智能;欧盟和美国也都将增强用户信任、发展可信人工智能放在其人工智能伦理和治理的核心位置。
同时,我国网信办等三部门已出台《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其中针对深度合成技术服务提出的要求和管理措施,诸如禁止性要求、标识要求、安全评估等,亦适用于AIGC。
此前,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已联合华为等发布《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安全发展白皮书》指出,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不同于传统的算力基础设施,既是“基础设施”又是“人工智能算力”也是“公共设施”,具有基建属性、技术属性、公共属性三重属性。
如何推进AI安全可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祥龙教授表示,从技术上来看应形成从安全性测试到安全性分析与安全性加固的完整技术手段,最终形成标准化的测试流程。未来的人工智能安全应该围绕从数据、算法到系统各个层次上的全面评测,同时配合一套整体的从硬件到软件的安全可信计算环境。据科创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