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可以做些什么?从街上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到工厂内相互配合的机器人,类似的智能场景在生产生活中并不少见。在中国,人工智能已在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广泛应用,成为改善生活质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更多生产生活领域中显身手,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发展。
“红绿灯倒计时”也精准
近日,北京居民李女士在通勤路上等红灯时,突然发现所用的手机导航能显示红绿灯倒计时。“当时红灯还亮着,手机导航提示我准备起步,还有5秒就变绿灯,结果分秒不差。”
去年以来,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导航软件纷纷推出红绿灯倒计时功能,为不少司机提供了出行便利。李女士告诉记者,如果遇到堵车,导航还能显示需要等候的红灯次数,基本也都准确,简直就是“预言家”。
“预言家”之所以能“预测”路况,手中的“魔法”正是人工智能。据高德相关人士介绍,这项功能是依托大量的路口车辆行驶数据,通过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学习分析,从而较为准确地“预判”秒级别变化的红灯倒计时读数。
从“预测”红绿灯的导航软件到智能化路网监控指挥系统,从能够与人自由对话的导览机器人到农田上监测作物长势的无人机……这些不断涌现的创新应用,都在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去年8月,科技部公布了《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首批支持建设智慧工厂、自动驾驶等10个示范应用场景,进一步推进人工智能与生产生活场景的融合。
“人工智能既可以支持人类对星辰大海的探索,也实实在在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应用中呈现了低门槛、自动化、规模化的趋势,各行业领域将加速拥抱人工智能。
让人工智能变得更好用
人工智能要从“能用”变得“好用”,同样需要师傅“指点迷津”。赵建博是北京一名驾校教练,在同事介绍下,他参与了一款自动驾驶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成为“人工智能训练师”。
“我们会在反映各种真实路况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中,标注车辆、行人、建筑等影响驾驶安全的关键要素,相当于帮AI在大量学习资料中划出重点。”赵建博认为,团队中和自己一样的“老司机”有很多,大家虽然并不熟悉AI和编程,但在复杂路况中驾驶的经验十分丰富。“我们亲自驾车为AI示范如何安全地完成超车、并线、跟车等动作,协助工程师优化系统算法,让AI从‘新手上路’成长为‘眼观六路’。”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随着人工智能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基于真实使用的数据库不断完善。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的学习模式也从“认真听讲”逐步发展为“自学成才”。
目前,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深度学习。相较于传统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不需要通过人工方式进行样本标注就能自动完成学习,同时还可以从海量数据和大规模知识中融合学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为人工智能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深度学习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它的触角可以延伸至各行各业。”王海峰认为,目前规模化的AI大生产已经形成,深度学习逐渐在技术、生态、产业等多个维度成熟,人工智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正进入“深度学习+”阶段。
人工智能成为发展新动能
根据中国信通院预计,2022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增加值)达到5080亿元,同比增长18%。人工智能不断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新动能。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绩斐然,并非偶然。从2016年3月“人工智能”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18年“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再到此后《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围绕“加快高性能、智能计算中心部署”“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等作出具体部署,可以看出,我国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充分鼓励。
市场主体积极回应国家战略决策,及时布局,成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微观动力。面对国外互联网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商业化实践,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根据自身优势和战略发展需要,在这一领域寻找立足之地、打造核心优势,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工业企业、服务业企业则根据生产生活场景主动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成果,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活动中发挥能动作用,助推人工智能产业化。
作为一项前沿技术,人工智能还有很多需要探索和突破的地方。一方面,场景应用能在实践中发现技术短板和不足,为技术突破提供切入点;另一方面,场景应用也让需求方感受到商业化推广的制约因素,有助于供给方针对性地采取应对举措,从而拓展商业规模,助推产业化发展。2022年,《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的出台,将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发展中的供需互动,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加速迭代、产业快速增长。
未来,要把市场作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没有有效的市场,就没有场景应用的动力,也就没有人工智能产业市场主体的竞争博弈和大胆探索,更谈不上人工智能产业长久的突破性发展。我国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要着力发挥好这一优势,在符合科技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基础上,鼓励市场主体大胆探索、迅速行动、积极作为,不断开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更多地发挥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推动其成为“智慧动能”。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