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周润
今年青岛将持续推进西海岸王台、城阳前海等20个安置区项目建设。
新开工李沧区东南渠社区、崂山区张村河8个社区等安置区项目建设,安置面积共约26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85万户。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攻坚行动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青岛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攻坚行动的进展情况。
据介绍,2023年是低效片区(园区)攻坚行动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上持续用力,实施城市更新突破行动,大力推进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提升整体开发水平。年度谋划建设项目350个,其中续建202个、新建148个,力争年度纳统投资额超700亿元,年度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
去年29个征迁项目全部完成
2022年以来,在各区市政府、项目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作为推动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的重要战场,全市低效片区(园区)开发建设攻坚行动破局起势,市北区老四方工业区、李沧区北客站及周边区域等十大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实际实施项目231个,完成投资额829亿元。全市低效片区共实施项目269个,完成投资额912亿元,全市超额完成既定目标任务。
征迁腾地实现突破。坚持让利于民、让利于企,对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评估、成片征迁。2022年的29个征迁项目全部完成。全域腾空土地3万余亩,涉及居民2万余户、企业1200余处。其中,青岛“最大的城中村”——崂山区张村河两岸片区8个社区完成整村征迁工作。
基础配套加快推进。2022年全市推进十大低效片区道路、教育、公园等103个基础设施和公服配套工程建设,其中崂山区实施项目31个,已竣工13个;城阳区实施项目18个,已竣工10个;西海岸新区京东方配套变电站项目已完成送电。
项目招引初见成效。2022年通过定向推动、云直播等多种方式开展招商推介,积极对接央企参与开发建设,10大重点低效片区共落地项目129个,总投资额1345亿元。
今年将加大征迁腾地力度
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在推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上持续用力,实施城市更新突破行动,大力推进重点低效片区(园区)开发,提升整体开发水平。年度谋划建设项目350个,其中续建202个、新建148个,力争年度纳统投资额超700亿元,年度总投资额超1000亿元。
抓好征迁和污染修复,成片整理土地。按照“以人为本、惠民利企、有序实施、成片推进”的工作原则,继续加大征迁腾地力度,加强腾空土地台账化管理,编制全面的土地储备计划,实现家底清,底数明。今年计划新腾空土地约1.8万亩,优先保障基础和公服设施、产业项目及居民安置回迁项目开工建设。同时,加快腾空土地土壤污染修复,对低效片区内存在土壤污染隐患的地块逐个排查,列出清单,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压茬推进。
加快开展71条主次干道支路建设
坚持配套先行,深耕片区熟化。抓好市级资金统筹,充分利用土地储备基金,加快部分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基础设施项目纳入土地整理成本,市级资金提供保障,区级实施项目建设,加快解决片区配套欠账。加快开展郑州路片区,青钢、碱厂片区等71条主次干道、支路建设,完善地块“通平”;开展中车四方配套中小学、青钢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37个公服配套项目建设;推进李村河、张村河沿岸改造等14个环境整治项目建设,切实提升土地价值和城市品质。
持续推进20个安置区建设
保障居民安置,切实改善民生。持续推进西海岸王台、城阳前海等20个安置区项目建设;新开工李沧区东南渠社区、崂山区张村河8个社区等安置区项目建设,安置面积共约260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85万户,其中7个社区2053户居民实现年内顺利回迁。
激发要素活力,助力项目落地。进一步统筹低效片区产业定位,聚焦24条重点产业链,结合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制定产业地图,明确“标准地”体系和出让标准,加强与市招促中心统筹联动,符合产业功能定位的大项目优先落户重点低效片区;加强土地推介,强化要素保障,推进特色园区建设,实现腾空土地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