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智能制造数字基础新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对公众开放。此次发布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类似“工业淘宝”,连接起企业、智能制造设备和技术服务商。平台设有政策动态、产品超市、解决方案和评估诊断四个板块,满足智能工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像用于物料搬运的无人小车、AI质检方案等都将陆续“上架”。
平台已上架20款产品
上海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智能制造信息基础新设施的概念,打造新型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创新应用为驱动、智能化终端为载体、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安全防护为防线组成存、算、智、连四位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规上工厂新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上海新设施能力。
根据上海市经信委去年发布的《推进上海智能制造数字基础新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2年至2025年,上海全面推动重点行业的网络、算力、数据和安全基础设施改造与终端智能化升级。经过努力,三年内服务上海市10000家规上企业,完成市级规上工厂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标杆工厂评选工作,支持评选出1000个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其中数字基础新设施领域20家)、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其中数字基础新设施领域4家)。
《行动方案》提出要打造上海特色智能工厂数字基础新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据了解,上海打造的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已正式对公众开放,聚焦上海“3+6”新型产业,立足上海应用场景丰富优势,推动相关产品、集成化解决方案形成规模效应和溢出效应,实现供给方和需求方快速匹配、新设施升级快速落地,为上海智能工厂信息基础新设施建设提供支持。
上海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院长任吉表示,上海智能制造数字基础新设施公共服务平台中的信息基础新设施产品超市基于工信部《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梳理出16个生产环节、45个典型应用场景并上架运营商产品,目前已上架20款产品,包括数字孪生工厂、AI安全生产行为分析、碳排放核算等。
“随时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进一步丰富,我们想把它做成一个‘工业淘宝’,让制造企业在‘产品超市’里都能找到适合的方案。”任吉表示,“下一步制造企业也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需求,平台可为供需双方对接。”
上海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未来将面向上海9400多家细分门类众多、需求差异较大、个性化突出的规上工业企业,培育一批只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供一批标准化数字化转型产品,助力制造企业实现OT和IT深度融合的转型升级需要。
“分级分类”加快重点行业转型升级
近年来,上海高度重视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双千兆”建设应用,支撑规上工厂新设施改造升级。目前,上海在飞机制造、船舶建造、汽车制造三大领域打造了3个具有国内影响力的新基建重大示范标杆项目,每个项目围绕信息基础新设施投资超过1亿元。
上海今年将继续组织服务机构、行业专家为园区规上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评估服务。同时,“分级分类”加快重点行业转型升级,“量身定制”数字化转型方案,“一业一策”“一厂一案”推进改造升级。信息基础新设施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要主动靠前、强化服务,助力企业实现网络、算力、数据和安全基础设施改造与终端智能化升级。
同时,引导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设备制造商与园区企业对接合作,深入探索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加快辅助装配、远程控制、云化实时检测等应用在工厂内实施,打造一批性能优秀的典型应用案例和效果良好的行业综合解决方案。
目前,上海已超前部署双千兆,在全国率先建成5G、光网“双千兆”宽带城市,同时创新多项举措保障5G网络发展,完善国际信息枢纽及重要互联网设施建设,实现新型城域物联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截至2022年底,上海已建成超6.8万室外基站,并计划在2023年底累计建设超7.2万个室外5G基站,同时累计打造1000项5G应用。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