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3月14日发稿,中信金属、江盐股份、常青科技、中重科技、柏诚股份、恒尚股份、中电港、陕能股份、海森药业、南矿集团、登康口腔等11家主板IPO企业提交注册,这也是全面注册制下首批提交注册的主板IPO企业。其中,前6家拟登陆沪市主板,后5家拟登陆深市主板。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恒尚股份外,其余10家企业IPO项目均于3月13日获沪深交易所上市委审议通过,入围全面注册制下首批过会的主板IPO企业。恒尚股份IPO项目则于3月14日获上交所上市委审议通过,并于当日提交注册,“追平”这10家的上市进度。
据悉,注册阶段,证监会在20个工作日内对发行人的注册申请作出同意或者不予注册的决定;证监会同意注册的决定自作出之日起1年内有效,发行人应当按照规定在注册决定有效期内发行股票,发行时点由发行人自主选择。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11家企业首发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80.16亿元。其中,陕能股份、中信金属、中电港预计募资额分别为60亿元、40亿元、15亿元,居前三位。
从注册地来看,11家企业中,常青科技、柏诚股份、恒尚股份等3家来自江苏省,江盐股份、南矿集团等2家来自江西省,其余则来自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等地。
从行业分布来看,按证监会行业分类,11家企业中,来自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数量最多,共3家;来自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批发业的企业数量均为2家;其余企业则分布于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
总体来看,注册制实施后,主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效率进一步提升。银河证券策略团队负责人杨超对记者表示,相较而言,注册制审核环节缩短为审核问询和上市委审议,且将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时间限定在3个月内。实行注册制改革后,IPO审核时间也将缩短,可有效提高效率和可预期性。据《证券日报》
新闻链接
上市企业并购重组更活跃
随着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实施,重大重组项目也在加速推进中。沪深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主板在审重大重组事件共有7单,包括平移完成的5单主板在审重大重组项目,以及近期新受理的2单主板重大重组计划,目前均处于“已受理”状态。此外,科创板与创业板的重大重组项目也正常推进中,均为往年受理项目。
受访人士认为,全面注册制下,将进一步激发并购重组市场的活力,新三板企业或成为并购标的池,行业龙头将大显身手。
2月17日,证监会印发《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完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制度。Wind数据显示,2月18日至3月13日,已有6家上市公司披露重大资产重组计划。从重组进度来看,目前仍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在沪深交易所官网未能查询到其申报受理状态。
从平移完成的5单主板在审重大重组项目来看,目前均处于“新受理”状态。此前,上述5单项目在证监会的状态,处于反馈回复、恢复审查、中止审查等阶段。之后,其仍需经过受理、问询、回复、并购重组委审核、提交注册、补充审核问询等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自3月4日起,新受理的主板重大重组项目受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受理日期与交易所官网更新日期均为同一天。3月10日,川能动力重大重组项目状态更新为“新受理”;3月13日,招商蛇口重大重组项目状态更新为“新受理”。
高禾投资管理合伙人刘盛宇对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下,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规则有部分调整,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并购重组的规范性。在“把选择权交给市场”的改革宗旨下,有望激发并购重组市场活力。
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壮大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助推器”。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如何更好地发挥并购重组主渠道的作用?
“全面注册制下,预计并购重组市场会更加活跃。”刘盛宇表示,上市公司主体作为“壳资源”的溢价率在逐步降低,小公司上市之后无法实现太多估值溢价,与其选择IPO,不如选择被并购。
联储证券总经理助理尹中余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全面注册制下,进一步强化科创板、创业板板块定位,“硬科技”在科创板上市、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趋势愈发明显,更明确的定位也将使得部分不符合上市要求的企业转向并购重组。
此外,新三板可能成为并购标的宝库。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3日,累计已有6573家新三板企业,其中创新层1640家、基础层4933家公司;从流通股本来看,创新层有926.97亿股,基础层有1818.9亿股。
在尹中余看来,新三板公司相较于一般标的企业,具有规范性好、信息透明等优点。预计部分新三板企业的目标将从北交所IPO调整为上市公司并购标的。
刘盛宇表示,全面注册制下,一二级市场价差逐渐缩小,并购退出的优势将大于IPO。一些擅长研发创新的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形式获得融资,而非等待IPO;同时,考虑到并购的退出速度快、流动性好,PE/VC机构将更多选择以并购方式退出。
并购重组市场更趋活跃,为行业龙头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刘盛宇表示,全面注册制下,将进一步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预计产业整合式的并购将成为主流。
尹中余认为,行业龙头将优先受益,在并购重组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据数据统计,2022年并购交易中45%以上是由市值百亿元以上规模的上市公司发起。市场‘二八效应’显著,有较高并购整合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将成为未来并购市场的受益者。”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