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 记者 王墨然 见习记者 马文涛
●青岛将开辟人才引进“服务直通车”,对“双招双引”重点项目、“未来之星”创新创业团队,建立高层次人才落户“绿色通道”
●本市居民身份证制证周期由20个工作日提速至10个工作日
●全面提速办理公民出国境证件,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
昨日,青岛市公安局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举办。会上发布了《青岛市公安局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32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措施》的制定,经过了“问需、问策、问难”活动,上门走访重点项目、链主企业、行业龙头等代表性企业163家以及行业主管部门11家,收集意见建议184条,建立问题责任清单,加强跟踪督办、闭环管理。《措施》主要内容包括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利企便民服务、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打击突出违法犯罪、规范执法办案行为六个方面。
加强涉海治安要素管控
《措施》提出,要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滚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风险隐患防范处置。聚焦省、市级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常态化开展“问需、问策、问难”走访服务活动。指导企业深化智慧安防园区建设,完善警企联防联控机制。做好项目建设交通影响评价和组织规划,提前参与道路建设方案设计,确保项目周边关键节点、高峰时段道路交通畅通。加强港口、船舶、海岛、养殖区等涉海治安要素管控,健全港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赴港澳团队旅游智能签注立等可取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青岛将开辟人才引进“服务直通车”,对“双招双引”重点项目、“未来之星”创新创业团队,建立高层次人才落户“绿色通道”。为企业用工居住证集中办理,在用工需求大的企业设立流动人口便民服务站,提供“上门办”“集中办”服务。同时,落实身份证首次申领跨省通办,临时身份证全省通办,新生儿出生登记全城通办,夫妻投靠类户籍迁移、两年内换补领身份证全程网办。本市居民身份证制证周期由20个工作日提速至10个工作日。派出所配备自助拍照设备,群众可自主选择满意照片。
持续推进全市电子码门牌换装,群众扫描二维码可获悉门牌地址、属地派出所、“爱山东”APP等信息服务,以及户政业务、身份证居住证办理等便民服务链接。
据了解,青岛公安为做好服务重点企业跨境商务活动,增设专用通道,对紧急跨境参加会议谈判、签订合同、“一带一路”建设等商务往来的申请人,2个工作日办结出入境证件。
全面提速办理公民出国境证件,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5个工作日。因私出入境记录查询、赴港澳团队旅游智能签注办理立等可取。
便利外籍人才办理签证证件。已办妥工作许可、来不及出境办理工作签证的,可凭工作许可直接申办工作类居留证件;对已连续两次办理1年以上工作类居留证件且无违法违规行为的,第三次申请工作类居留证件,可按规定申办有效期5年的工作类居留证件。
推行货车电子通行码网上申领,免于提交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申领时限由5个工作日调整为即申即办,有效期由最长30日延长至90日。除明确禁止时段、区域外,延长城市货车通行时间至19个小时。
推行占用挖掘道路项目并联审批,将“水电气暖”占用挖掘道路施工市级审批并入青岛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进行网上联合办理,时限由15个工作日缩短至2个工作日。
推进校车使用许可“一链办理”,联合有关部门构建校车使用许可全链条审批模块,申请人提供一套申请材料即可办理。
推进驾校联动和“警医邮”合作服务,将5种增驾业务预受理向驾校延伸。在办理车驾管业务的邮政网点进驻驾驶人体检业务,实现受理、体检、邮寄一站式服务。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据了解,青岛公安将持续整治机场、车站、港口、码头等交通枢纽非法揽客等现象,依法打击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违法犯罪。开展停车秩序、炸街车、僵尸车专项整治,对医院学校、景区商圈、农贸市场等重点区域开展交通拥堵治理。深化“全市一个停车场”建设应用,推出“青岛停车”手机APP和微信小程序,提供就近停车引导和预约服务,拓展错时共享停车资源。
扩大“证照分离”范围
据了解,青岛公安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增设通办窗口,推动“多窗式”专科服务向“一窗式”全科服务转变。
扩大“证照分离”改革实施范围,对8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按照直接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服务四种方式进行改革。
对机动车登记等23项业务免于提交车船税纳税或免税证明等10类证明事项。省内户籍居民可持身份证、居住证电子证照,办理出入境证件和户政业务。
升级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
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开展重点行业领域整治,依法严打欺行霸市、暴力催讨债务、强迫交易等黑恶痞霸违法犯罪。
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攻坚战,升级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加大宣传防范广度和精度。精准防控涉众型经济犯罪,建立金融领域犯罪预警机制,完善非法集资联防联控,深入开展“扫楼清街”行动。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重点打击侵犯企业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犯罪,加大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力度。依法打击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犯罪,落实“生态警长”责任制,严打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农资化肥饲料、污染环境、非法捕捞、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依法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指导企业提升内部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严打窃取企业登记信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
加强12345与110高效联动
建立涉企警情快速响应机制,加强12345政务热线与110报警台高效联动,对涉及企业项目的重大敏感警情接诉即办、快速处理。
集中开展涉企积案攻坚,围绕危害税收征管、职务侵占、金融诈骗等各类经济犯罪,坚持积案快清、现案快办,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严格规范经济犯罪案件办理,审慎适用羁押性强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案件办理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加强执法监督管理,畅通12389等热线渠道,完善涉企举报投诉快速处理机制,整治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突出执法问题,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