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稳发展、谋突破、抢先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发展观察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人士普遍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果突出,正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巩固自身发展优势,持续释放创新活力。

产业发展成绩显著

“2022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论坛上表示,我国继续实施财税金融、积分管理、道路通行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行业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产业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

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售688.7万辆,比上年增长93.4%;产销量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5.6%……一系列亮眼数据,折射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正劲。

市场规模领先的同时,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相关基础设施网络生态也日益完善。量产动力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300瓦时/公斤;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换电站1973座;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

同时,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转型加速融合发展。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设施与电网进行能量交互,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发的电有效消纳。目前在山东、四川、陕西等14个省份进行了绿电交易,累计完成了52亿千瓦时的交易电量,减少碳排放约500万吨。

顺应新形势迈向新阶段

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不断顺应新形势、新变化。

辛国斌表示,在技术创新方面,电动化领域的车辆安全性、低温适应性还需进一步提升。智能化领域的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还需要充分验证。在支撑条件方面,锂、钴、镍等上游资源稳定供应能力有待加强,居民小区、高速公路、农村地区充换电设施还有短板。

从市场情况看,整车价格竞争受到业内普遍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汽车革命与汽车产业转型深度叠加。“新能源车的成本仍然高于燃油车。品牌和影响力溢价在上升,市场进入了淘汰赛阶段。”他说。

与此同时,在欧阳明高看来,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快速普及超出了电力行业的预期,城市配电网的负荷压力大。同时我国新发展的充换电产业链商业模式还不成熟,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还不高。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一个全面市场化的拓展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向现代化新征程,进入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面升级新阶段,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实现产业创新引领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技术创新保持发展先机

论坛上,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形势,多位与会人士提出,要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推动设计过程、生产制造、循环利用全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促进汽车产业链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多学科融合创新成为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重要范式。”科技部副部长相里斌表示,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非常长,覆盖面很广、带动性很强,可以作为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前沿高技术的重要集成应用载体。

在万钢看来,全球汽车产业低碳发展是一个大趋势、大方向。要逐步从能源供给、材料供应、生产过程、交通出行等多个方面实现低碳化。同时加大开放合作的力度,促进全球汽车产业低排放。

推动中国车企出海,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表示,面对全球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全球市场目前是真正的蓝海。另一方面,新能源品牌大规模出海参与国际竞争也有助于进一步释放创新和增长活力。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

“价格战”未给3月车市带来明显增量

昨日,乘联会官网发布消息称,初步统计,3月1日~31日,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59.6万辆,同比持平,较上月增长17%;厂商批发量为195.5万辆,同比增长7%,较上月增长22%。“从3月前四周来看,终端客流的转化率不高,消费者观望情绪重,整体需求偏弱。”乘联会方面称。

从上述数据来看,3月国内车市掀起的“价格战”浪潮,并未对国内车市带来明显增量。进入3月之后,湖北省政企联合打响了国内车市“价格战”的“第一枪”,而截至3月中下旬,已有超过40家车企加入到了本轮“价格战”之中,方式也各异。

对于本轮“价格战”引起的原因,业界观点不一。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轮“价格战”主要是“国六A”清库引起的“价格踩踏事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则认为,更多是由于车企、经销商想借助地方促消费政策与政府层面形成三方联动,来实现阶段性的价格促销,以提升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而中汽协方面认为主要是四方面原因造成此轮大规模“价格战”:一是国内传统燃油车销量低迷,库存处于高位;二是“国六B”排放标准实施时间(2023年7月1日实施)临近;三是在市场份额下滑趋势明显的背景下,严重依赖传统燃油车的合资品牌,借促销提高市场份额,抢先降价以掌握主动权和先机;四是地方政府要提振经济,助力区域产业发展的拉动。

事实上,在本轮“价格战”爆发之初,崔东树就曾表示,该举措对国内乘用车市带来更多的是负面影响,并不会为3月的车市带来明显增量。“除了促销力度大的城市,更多的消费者受到车企降价干扰,反而开始观望。”崔东树认为,大幅降价的“价格战”行为,会打破车市定价逻辑,不利于车市的健康发展。据《每日经济新闻》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