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高扬
昨日,A股主板注册制首批10只新股集体上市,上市首日便受到投资者热捧。
据了解,首批10家企业中5家企业登陆沪市主板,分别是中重科技、中信金属、常青科技、江盐集团、柏诚股份,首发募资合计162.41亿元;另外5家登陆深市主板,分别为登康口腔、中电港、海森药业、陕西能源、南矿集团,首发募资合计118.88亿元。
试点注册制4年多来,证监会采取试点先行、先增量后存量、逐步推开的改革路径,先后在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试点注册制,打开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2023年2月17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制度规则发布实施,如今,10家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顺利完成审核平移、发行承销,实现上市交易。业界普遍认为,全面实行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截至收盘,10只注册制新股集体大涨,9只盘中触发临停。其中,中电港大涨超220%,登康口腔大涨超170%,柏诚股份涨超110%,涨幅最小的陕西能源也涨近50%。
在昨日举行的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仪式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注册制改革带来的变化是全方位的根本性的,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上市制度,经受住了市场检验。
他同时表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科技创新的服务功能大幅提升,市场结构和市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市场活力和市场韧性明显增强,给市场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易会满指出,与核准制相比,实行注册制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重要的变化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理念的变化,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部门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做判断。
二是把关方式的变化,主要通过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
三是透明度的变化,审核注册制的标准、程序、问询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公开,监督制衡更加严格,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四是监管执法的变化,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露头就打,实行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处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实践表明,注册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动,刀刃向内的变革,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影响深远。”易会满表示。
新闻分析
注册制走出了渐进式改革之路
4月10日,沪深交易所主板注册制首批10家企业上市。自此,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为加快构建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支撑。
从首批企业上市审核进度来看,随着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交易所即承担起发行上市审核的主体责任。首批10家企业IPO项目平移至交易所审核,审核通过后获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随后完成发行,具备了上市条件。
此次在深市主板上市的中电港董事长周继国说:“公司提交平移申请材料后交易所当天完成受理,3月13日安排上会,3月16日即获得证监会注册批文。”
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北交所,再到全市场,从增量市场到存量市场,注册制走出了渐进式改革之路。
坚持开门搞审核
注册制改革中,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经历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重大转变。“全面注册制下,审核主体转为证券交易所,证监会负责履行注册程序,对交易所审核工作进行监督。证监会与交易所的权限分工进一步明晰。”中信建投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委员会委员刘连杰说。
2月17日,涉及全面注册制的165项制度规则发布实施。“注册制下审核部门颁布了监管规则适用指引等一系列审核指引,对审核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问题、中介机构核查要求、规范措施等进行了明确,交易所审核也重点围绕前述审核指引进行问询,提高了审核过程中的规范性与透明性。”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李邦新说。
多家首批上市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切感受到此次发行审核上市过程中的诸多变化:注册制下法规和指引等更加简洁和明确,交易所问询问题更加精简、重点突出;注册制下公司的主要申报文件、上会问题及结果等均进行披露,提升了审核的透明度。
“全面注册制改革坚持市场化原则,调整优化了定价配售等机制安排,在顺利完成市场化定价的同时,也使得投资者能够深入了解企业。”此次在沪市主板上市的中重科技董事长马冰冰说。
证监会表示,注册制改革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全面注册制下,要坚持开门搞审核,接受社会监督。
记者了解到,两大交易所近期相继推出相关举措,上交所发布进一步推进“开门办审核、开门办监管、开门办服务”行动方案。深交所开展了“三阳光两促进”专项行动,聚焦注册制下股票发行审核、监管、服务等环节,打造透明、廉洁、高效的注册制。
作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之一,交易制度是全面实行注册制改革的重要环节。伴随着注册制首批新股上市,主板新的交易制度也落地施行。
“本次改革遵循提高定价效率、增强市场稳定性、便利投资者参与交易等基本思路,将科创板、创业板部分交易制度复制推广至主板,并对主板交易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说。
专家提醒,在新的交易制度下,新股上市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盘中临时停牌制度等也有变化,对此投资者应有充分了解。
对欺诈发行等“零容忍”
注册制将核准制下的发行条件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意味着信息披露的核心作用被进一步强化。业内人士认为,在提升资本市场包容度的同时,要切实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
国泰君安证券投行事业部副总裁金利成表示,作为中重科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保荐人和主承销商,在本次主板注册制改革期间深刻感受到,全面注册制改革要求“申报即担责”,督促各市场主体归位尽职,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
海森药业此次在深市主板上市,公司总经理艾林说,整个上市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了公司作为信息披露主体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注册制对信息披露工作的高标准,反过来也推动了公司日常管理工作更加规范、系统和有序。”
“全面注册制下,信息披露质量和投行执业质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投行应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价值甄别和价值发现能力,为优质企业和投资者搭建对接桥梁。”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总监徐峰说。
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和法治约束,提高投融资的便利性。与核准制相比,实行注册制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涉及理念、把关方式、透明度和监管执法的变化。
易会满在上市仪式上表示,注册制下,要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监管部门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作判断,主要通过问询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压实发行人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开门搞审核,审核注册的标准、程序、问询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公开,监督制衡更加严格,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对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露头就打,实行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处罚,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据新华社北京4月10日电
8大数据透视新股首日表现
主板首批注册制新股于昨日上市,市场交易情绪高涨。从新股涨幅、换手率和成交额等维度来看,新股表现俱佳,首日表现创多个2023年纪录。
数据一:6只新股盘中股价翻倍
据统计,主板注册制首批10只新股上市首日全线飘红,收盘平均上涨96.52%,涨幅中位数71.25%。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广受投资者追捧,从盘中最高涨幅来看,10只新股盘中最高涨幅平均值为130%,其中6只新股盘中最高涨超100%,远高于今年以来上市的创业板和科创板新股最高涨幅平均值39.27%和107.77%。
涉及到近期最热门的芯片概念,中电港成为2023年以来上市首日涨幅最高的新股,开盘即上涨160.94%,早间开盘一小时后快速拉升,盘中最高上涨239.23%,收盘涨221.55 %。
按打新赚钱效应来看,如中签的投资者在盘中最高点卖出,登康口腔、海森药业中一签最高可赚超2万元,中电港、常青科技中一签可赚1.4万元。
数据二:9只新股触发临停
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后,前5个交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同时优化了盘中临时停牌机制,对于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股票,盘中成交价格较当日开盘价首次波动幅度达到或超过30%和60%,各停牌10分钟。数据宝统计,昨日9只新股触发了临停,其中陕西能源触发两次临停。
陕西能源和中信金属是昨日最早触及临停的新股,开市后两分钟内股价较开盘价拉升超30%,触发临停,10分钟恢复交易后再度双双拉升。不同的是,中信金属在第二次临停前快速回落,收盘较临停时涨幅略有收窄,陕西能源在恢复交易后继续拉升,股价较开盘价上涨60%触发第二次临停,成为昨日唯一触发2次临停的新股,收盘最终上涨47.92%。
数据三:10只新股振幅均超50%
主板注册制新股上市首日不设涨跌幅,意味着新股上市首日在各路资金博弈之下,可能出现“过山车”般的快速起伏。数据宝统计,10只新股上市首日振幅均在50%以上,平均值为76.46%,其中登康口腔以116.1%的振幅居于首位,中电港、中信金属和陕西能源紧随其后,振幅分别为99.33%、80.85%和80.21%。发行价最高的海森药业最为“淡定”,昨日振幅54.65%。
数据四:新股平均换手率为67%
主板注册制首批新股上市首个交易日行情火爆。数据宝统计,10只新股平均换手率67.16%,且全部换手率在60%以上。登康口腔、中电港和海森药业是当日换手率三强,依次为77.1%、74.63%、71.82%;江盐集团和陕西能源换手率靠后,分别为61.64%、61.63%。
主板实行注册制前,新股由于有44%的涨跌幅限制,中签投资者有惜售心理,首个交易日均表现为低换手,今年内上市的20只核准制主板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换手率仅为4.16%,注册制前后两者平均换手率相差10倍。
数据五:合计成交近240亿元
市场对主板注册制首批新股高度关注,上市首日交易活跃,同时带动A股整体交易活跃。数据宝统计,昨日A股整体成交金额为1.23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长了16.29%。10只新股合计成交额239.26亿元,约占市场总成交额的2%,超过2020年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只新股上市首日合计成交额,上述18股首日合计成交230.13亿元。
个股方面来看,8只新股上市首日成交额超10亿元。陕西能源成交额最高,为61.8亿元,跻身昨日成交额前十,同时创下今年新股上市首日最高成交额纪录。另外中电港和中信金属成交额分别为45.09亿元和34.23亿元,位列第二、第三名。
数据六:2只新股股价超过50元
数据宝统计,两股上市首日收盘价超过50元,为海森药业和登康口腔,收盘价分别为74.88元、56.64元。江盐集团、陕西能源、中信金属最新价不足20元,依次为16.3元、14.2元、11.24元。
从今年上市主板次新股最新收盘价看,海森药业、登康口腔股价仅次于金海通、多利科技。陕西能源、中信金属则仅比宝地矿业高。整体看,这10只新股首日收盘价区间分布分散,医药及科技类的收盘价相对较高,能源矿业类的收盘价较低,符合目前A股市场整体股价分布格局。
数据七:总市值增长近900亿元
数据宝统计,截至首日收盘,10只新股合计总市值2026亿元,较发行时总市值增长近900亿元,增幅79.71%。从具体公司看,6股市值超过100亿元,中信金属、陕西能源收盘总市值超过500亿元,登康口腔、常青科技、南矿集团和海森药业市值不足百亿元。
以市值增长看,3股上市后市值增加超过百亿元,分别是中信金属、中电港和陕西能源,分别增加228亿元、200亿元和172亿元,这3股也是发行市值最高的个股,其中中信金属和陕西能源发行市值就超过300亿元,中电港为90亿元。
数据八:最新流通市值为380.94亿元
数据宝统计,主板注册制10只新股总市值超过2000亿元,但最新流通市值仅为380.94亿元,占比18.8%。流通市值在百亿元的新股仅陕西能源一只,为103.3亿元。南矿集团和海森药业的流通市值最低,均不足20亿元。
以流通市值占总市值比看,有7家公司流通市值占总市值比为24.5%,包括常青科技、登康口腔、南矿集团等,中信金属流通市值占总市值比最低,为9.92%。
据《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