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本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TMT板块波动扩大导致资金分流

多只医药类ETF份额创历史新高

近期股票型ETF份额出现明显分化。近一个月内,医药类ETF份额大幅增加,多只医药类ETF规模创下历史新高。在此期间,食品饮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多只ETF产品份额也出现较大的增长,但科创50ETF等多只宽基指数ETF以及芯片、半导体等板块的ETF产品份额减少较多。

机构人士表示,ETF份额变化或许表明机构资金正在积极布局结构性机会。与此同时,近期TMT板块波动扩大,资金或分流至医药等其他板块。

医药ETF获大举买入

近期A股市场波动较大,但资金却通过ETF大举布局。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4日,近一个月以来的股票型ETF份额增长78.90亿份,份额增加较多的股票型ETF以行业类ETF为主,医药、食品饮料、新能源、游戏动漫等领域的ETF产品份额出现较明显增长。

具体来看,医药类ETF是近期最受资金青睐的板块,多只医药类ETF份额出现较大的增长。近一个月以来,份额增长最多的是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份额增长达79.85亿份,该产品份额在4月14日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71.96亿份。

在近一个月份额增长前十的股票型ETF中,还有华宝中证医疗ETF、银华中证创新药产业ETF、广发中证创新药产业ETF三只产品,上述产品近一个月来的份额分别增长56.32亿份、30.37亿份、18.31亿份。值得一提的是,这三只产品近期规模快速增长,并且都在4月14日创下历史新高,截至4月14日,上述产品的规模分别为420.18亿份、85.54亿份、47.12亿份。

近一个月份额增长较多的股票型ETF还有多只新能源类产品,华泰柏瑞中证光伏产业ETF、南方中证新能源ETF份额分别增长18.41亿份、18.14亿份。

宽基指数ETF份额减少

截至4月14日,近一个月来份额减少较多的股票型ETF中,有多只宽基指数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是近一个月来份额减少最多的股票型ETF,份额减少114.08亿份。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和工银上证科创板50ETF份额分别减少22.02亿份、9.70亿份,此外,沪深300ETF、上证50ETF也是近一个月来份额减少较多的产品。

行业ETF中,多只芯片、半导体ETF份额大幅减少,华夏国证半导体芯片ETF、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国泰CES半导体芯片ETF近一个月来份额减少均超过20亿份。

对于近期多只宽基指数ETF份额减少较多、部分行业ETF份额增加较多的原因,有基金经理分析认为,在今年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权益市场或将震荡上行,但指数方面难以出现大的趋势性机会,今年的A股市场会以结构性行情为主。在近期的市场调整中,资金从一些宽基指数ETF中流出,部分行业ETF份额增加,或许表明资金正在积极捕捉结构性机会。

市场有望走向新均衡

对于接下来的投资,中科沃土基金表示,国内经济基本面有所好转,海外流动性缓和等因素都将支撑A股整体走强。建议逢低加大权益配置,重点关注处于景气度上升阶段且估值较低的确定性品种。

金鹰基金认为,当前指数估值不高,市场仍偏积极。4月的上市公司一季报时间窗口也将提升市场对企业基本面的关注度,届时业绩主导性或将得到增强,一改2月以来风险偏好主导的投资风格,市场或有望走向新均衡。

在具体的投资机会上,“中特估”、消费等多个板块的投资机会被机构看好。富国基金建议,关注短期出口强劲或推动二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支撑消费等经济复苏领域的表现;一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以业绩超预期为主的业绩线有结构性机会;政策支持的“中特估”板块也有望持续强势。

中科沃土基金建议,关注AI行业应用结合带来的生产力变革机遇下的投资机会,以及大安全(信创、半导体、机械设备)、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与“一带一路”(央企、建筑)、地产销售改善(房地产龙头公司、地产链)等方面的机会。

据《中国证券报》

超5000亿元!银行分红季实现“双超”

银行年报披露进入高潮,分红方案备受市场关注。根据同花顺统计,目前有24家银行披露了去年的业绩报,其中有23家银行给出了分红方案回馈股东, 合计分红金额达5373亿元,工商银行等9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多家银行高管近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分红比例。

国有大行成分红主力军

从绝对金额来看,国有六大行绝对是“现金奶牛”,2022年拟分红4047.6亿元。其中,工商银行拟分红额居首,达1081.69亿元,也是唯一一家分红超过千亿元的银行。建设银行居第二,达972.54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分别为777.66亿元、682.98亿元、277亿元、255.74亿元。

股份行方面,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和浙商银行等7家股份行合计约为1152.04亿元,其中招商银行最为“财大气粗”,拟派息总额达438.32亿元,居于股份行首位,同时,该行每股拟派现金额最高,为1.738元。兴业银行拟分红246.8亿元,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拟分红额也超百亿元,分别达161亿元、112.26亿元。

分红比例方面,工商银行等10家银行均超过30%,还有11家银行分红比例高于20%,整体看,银行股延续了高比例的分红的“优良传统”。

具体来看,6家国有大行中,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去年现金分红比例均在30%之上。

建行首席财务官柳荣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总体上30%的分红政策不会改变,但每年收益要根据当年成绩单来决定。”

股份制银行方面,浙商银行最高,据悉该行分红占归普净利润的37.8%。2022年财报数据显示,浙商银行拟向A股、H股股东每10股派息金额2.1元,现金分红共为44.66亿元(含税)。

“这次配股让位分红,也代表了我行管理层的决心和理念,希望向市场上传导我行持续的、稳定的分红政策,当分红与再融资在时间上有冲突的时候,希望能够分红优先。” 浙商银行副行长、董事会秘书刘龙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排在浙商银行之后的是招商银行,该行去年现金分红比例为32%。招商银行的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缪建民表示:“作为上市公司每年都应该对股东保持一定比例的分红”,他还表示,因为投资上市公司目的主要有两个,一赚取资本利得,二获取分红,资本利得有很大不确定性,但分红是确定的,所以只有保持一定的分红比例,投资者的收益才能保持相对稳定。所以上市公司不能当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对投资者收益的稳定是不利的。

股息率已经超过4%

目前已披露年报的银行中,仅有郑州银行选择不分红只“配股”。 年报数据显示,郑州银行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51.01亿元,同比增长2.03%;归母净利润为24.22亿元,同比下降24.92%。 该行2022年不良贷款率为1.88%,相较2021年上升0.03个百分点。其2022年年度分红预案为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1股。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不选择分红,在上市银行中并不多见。

4月3日,郑州银行召开网上业绩说明会,会上“三年不现金分红”是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情况,该行副行长、财务负责人孙海刚进行了回应。

孙海刚对此解释称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面对近年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该行积极践行地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加大对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持续让利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受到一定影响。

二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持续暴露,该行不断加强风险的前瞻管控,加快推进不良资产处置速度,制定风险化解处置方案,加大拨备计提力度,顺应监管引导留存未分配利润将有利于该行进一步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为保持经营稳定提供保障。

三是商业银行资本监管政策要求日益趋严,内源性的资本补充是中小银行保证资本充足,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的重要途径,留存的未分配利润将用作核心一级资本的补充,有利于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以支持该行的战略转型及长期可持续发展,维护投资者的长远利益。

目前银行板块的虽然估值仍然处于历史底部区域,破净个股占比不少,但是由于超高的分红率,因此到了年报季,银行股都备受市场关注,根据统计,目前已经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分红率已经超过4%,秒杀一众银行理财产品。

据统计,已经披露年报的23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每股股利均超过1块钱,分别为1.74元/股、1.19元/股,宁波银行、重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每股股利也均在0.3元以上。

从股息率来看,目前有13家银行股息率在6%以上,其中3家银行股息率超过7%,分别为渝农商行、浙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其中渝农商行最高为7.34%,剩下两家分别是7.09%和7.04%。仅有5家银行股息率低于3%。

由于高分红,不少机构“踩点”布局银行板块,导致近期银行股涨势如虹,银行指数迭创新高,已经刷新了近一年的高点。

“非常看好银行板块的年报行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从目前来看,2022年的银行的业绩都非常亮眼,有较扎实的业绩基础;二是披露年报之后,银行会陆续启动分红,目前银行的股息率已经超过4%,个别银行甚至达到7%,秒杀一众理财产品。叠加目前银行估值已经非常‘香’,现在买入布局已经是较好的时机。不过银行板块的市值较大,弹性弱,因此最好采取分批布局的模式。”华南一家私募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供稿:《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