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国瑾
昨日,市北区召开集团化办学推进会暨初中全域集团化发布仪式,并发布“4+3+N+X”初中全域集团化方案,开启市北区集团化办学改革的3.0时代。通过集团化办学,全面提升市北区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打通学段间阻隔
“4+3+N+X”初中全域集团化方案中的“4”即培育4个“创优型”教育集团。发布仪式上,市北区成立了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教育集团等4个“创优型”教育集团。据了解,围绕初中学校强校提质任务,市北区以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青岛第六十五中学、青岛第四十七中学、青岛启元学校4所初中为核心校,分别带领5所初中,组建4个“创优型”教育集团,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即组建3个“联盟型”教育集团。市北区围绕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实验项目,由青岛第五十三中学、青岛市北中学、青岛市北实验初中、青岛弘毅中学、青岛第二十一中学、青岛第四十四中学、青岛广雅中学7所学校,组成3个“联盟型”教育集团,探索初小学段衔接发展路径。
“N”即打造N种“跨学段合作式”教育集团。借力“科研高校+”科研引领集团,依托青岛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高校资源和科研力量,通过深度合作,打造教育智库,开展师资培训,共建课程资源,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打造高品质教育的新名片。同时,市北区与青岛市实验高级中学、青岛第九中学等市属学校开展合作办学,采用托管、挂牌等方式,整合各学段优质资源,进行跨学段聚合。坚持协同培育,争取更多的初中学校与优质局属高中合作,参与 “强基计划”延伸及“奇点计划”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初高衔接。另外,通过初中牵头带领对口招生小学或周边小学成立的18个“初小共同体”,巩固“学段无缝连接、学校纵向协作”新型管理模式,打通学段间阻隔,建立学段间联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与连续性,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认知规律,组建专门衔接课程开发团队,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研究和开发。
山东青大教育集团与青岛滨海学校作为N种“跨学段合作式”教育集团代表签订合作意向。
“X”即开展"X"类多元项目。此外,市北区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着眼教育教学改革重点任务,就管理模式、育人方式、特色贯通、研训互动、家校社协同等"X"类多元项目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化管理、推进和评价集团发展,赋予集团人财物及体制机制配套支持,实现集团化办学改革效益和成果的最大化。九大研究项目包含管理模式创新项目、人力资源培育项目、“一长两校”实验项目、教科研训联动项目、育人质量提升项目、强德固本培元项目、特色文化贯通项目、家校社协同育人项目、创新素养培育试点项目。
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市北区教体局局长罗东表示,近年来,为有效破解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平衡等问题,市北区立足“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2011年率先实施集团化办学改革,且一直将其作为改革的“头号工程”不断深化。通过“名校带新校”,启元学校、滨海学校、弘毅中学、市北中学、第四实验初中等新校全部驶入发展快车道,与全市“新校高位发展行动”不谋而合。通过“名校带老校”,近距离的交流互助使名校擦亮品牌、老校焕发青春,品质及声誉普遍提升。通过“跨区域合作”,引进山东青大教育集团、青岛九中等市属教育集团,联合设立基础教育研究院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启老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创新初小共同体改革,探索“一长两校”管理模式,深化九年一贯办学实践,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市北区教体局将按照市教育局统一标准,项目化管理、推进和评价集团发展,针对集团化办学的探索实践、体制机制改革、集团内部的治理运行实际,加强部门协作,优先给予经费及政策支持。完善捆绑考核评价指标,定期监测评估,将各成员校的办学情况作为集团发展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确保改革效益和成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