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科创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母本工厂”助力企业跑赢数字化时代

“母本工厂”3个关键指标:率先应用最先进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方案+孵化创新理念和创新产品

近些年来外部环境的持续变化,显示出对智能制造能力塑造的迫切性。无论是对供应链储备和风险应对的前置,还是全球化智造的能力分布,数字化在其中正发挥巨大作用,厂商也在探寻自己的答案。

近日,联想集团全球“母本工厂”——南方智能制造基地(以下简称“南方基地”)规模投产仪式在深圳举行。该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亿元,将实现智能产品年产1600万台以上。

自动化水平逐步提升

什么是全球“母本工厂”?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总结出3个关键指标:率先应用最先进技术+形成可复制可推广方案+孵化创新理念和创新产品。

对于智能制造产业来说,近些年来要面临的挑战很多:原材料和订单均时而紧俏、时而过剩,智能终端产品形态迭出,制造工厂招工难,不同国家的基础设施参差不齐等。

比如当下,全球PC和智能手机市场需求尚未完全复苏,多数半导体供应链公司仍处在去库存阶段。

关伟表示,现在遇到的问题更多是需求下降时产能不满,但联想的库存不大。“我们是从2021年11月开始减库存,做到提前4-5个月左右决策,是得益于我们的风险管控机制、智能供需分析和计划体系。这种预测的准确性将随着机器学习的提升越来越准确。”

举例来说,在2020年初需求非常紧俏时,订单像雪片一样到来。这时候的分货原则是利润优先、市场份额优先还是营业额优先,可以通过智能化能力,从不同维度进行模拟,之后再据此制定分货原则。

“我们的很多决策是建立在数字化转型基础上。”关伟称,从库存角度看,今年年底需求会上行,因此需要加大一定库存。在分析市场时,采购、计划等团队不仅要看具体的器件库存和市场行情,更会深入到上游企业在不同地方的投产和产能、工艺情况等,每周甚至观察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变动走势等。“通过系统性的控制,过去几年我们库存压力都不大。”

这也意味着,产能和策略等规划都需要超前,最远要将未来5-10年都涵盖在内。“我们看好整个市场的发展前景,2023年正是休养生息、不断提升自己基础的时候。相信2024-2025年市场一定会快速发展,但坚决不能等到那个时候再去投资。因为投资有周期,一个工厂要想建成、成熟至少需要2-3年时间,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准备。”关伟如此表示。

据关伟介绍,联想集团2017年开始投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此前更多是在精益生产。“三四年前,我们对自动化率、智能化率的目标只敢定40%,再高可能成本和效率还不如保持旧有。随着数字化能力提升,我们的自动化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如今自动化率可以做到60%,业务再过两年可以看到更高。”

据悉,在南方基地的笔记本生产线上,有72个智能制造工位,只需要53名生产线人员。南方基地笔记本产线相关人员表示,除了测试安装、码排等方面实现高度无人化之外,其中装配段实现了业界较高的自动化率。这背后一方面源于工厂端对整机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解,再具体落定到不同的岗位中;另一方面则需要在产品设计之初,就把对工厂的自动化需求告知研发部门,将多部门的能力搭配实现。

系统自动化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作为“母本工厂”的要义之一,当然还包括把在南方基地积累的经验输出给其他制造基地,包括海外市场。

但海外要面临的挑战更大,小到员工文化、教育程度,大到周边供应链和基础设施成熟度等方面,都需要逐渐培养、因地制宜。

这时候数字化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关伟表示,要全球化地推行智能制造并不简单。比如过去二十年来,联想集团进行了多次兼并收购,过去是把收购来的资产整合进组织架构、系统和流程中,但遇到的苦恼在于,流程和培训都既定完成了,但执行无法到位。

“从数字化转型开始着手,相对就比较简单。因为数据化之后就能够明确哪里存在缺陷,沟通会更容易。”他称,比如把南方基地的智能生产系统LeMES推广到全球应用时,各个工厂标准一样,就很容易通过比较得出结果。

“我觉得是LeMES系统奠定了我们全球化的基础,同时智能排产系统等都是通过在南方基地运行好后,把它当做一个一个模块推广到墨西哥、匈牙利等制造工厂。”关伟举例说,还有不可避免遇到的语言问题,在匈牙利工厂有15个国籍的员工在工作,要统一语言,IT和数字化管理的作用尤为关键。“这就是为什么要把南方基地建成‘母本工厂’,用它的成熟系统可以推广到全球,解决语言、文化、劳动力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提高效率,系统自动化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据介绍,2022年6月,联想集团匈牙利工厂正式全线投产,该工厂最初的四条产线以南方基地同类产线为母本进行设计、制造,并通过中欧班列等运抵匈牙利。随后,南方基地其他成熟的数字化、信息化、绿色制造等技术也相继引入匈牙利工厂。如今,联想集团在EMEA地区超过90%的数据中心产品,以及约50%的Think台式机和工作站产品均由该工厂生产。

当然,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依然是智能制造发展成熟的市场。关伟指出,中国无论从规模效应、产业链成熟度和效率等方面,都是全球最高。“海外工厂的效率目前没有中国这么高,我们在设计全球布局时把批量生产尽量放到中国,一些客户定制化和本地相关的产品会‘全球资源、本地交付’,这是全球战略方面的布局。”

一个细节可以看出中国市场的高效。在深圳市和深圳光明区政府支持下,南方基地于2020年3月开工,经历过去三年间的重重挑战,依然能在2022年底前实现提前投产运营,在百天内实现出货。

据悉,未来南方基地将助力上下游企业数字化转型,并通过长期战略合作的方式鼓励供应商伙伴在项目周边设厂、扩大投资,联手上下游企业带来数十万就业岗位。

供稿:《21世纪经济报道》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