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区域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亚洲首例!青岛给这个油田造了颗“心脏”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赵彭

5月17日,亚洲首座油气处理与岸电设备共建平台——埕北油田调整/曹妃甸21-3油田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项目”)CEPC平台导管架在青岛完工装船(右图),标志着平台建设取得关键进展,对推动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绿色开发、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据承建单位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该平台为一座8腿8主桩平台,建成后将超过10层居民楼的高度,投影面积相当于大半个标准足球场,总重量近15000吨,相当于80架波音747客机的总重。它是埕北油田调整/曹妃甸21-3油田开发项目的核心装备。该项目通过新建平台、海管、海缆、修井机,新钻一批生产井等,推动埕北油田“老树抽新芽”、油气年产再上新台阶,助力端稳端牢中国能源饭碗。

另据了解,该平台是我国海上最老油田——埕北油田时隔36年后,新添的第三座中心平台。

作为我国海上第一个现代化油田、我国第一个对外合作油田,埕北油田由CEPA平台、CEPB平台和原油储罐平台组成。和A、B两位“老大哥”不同的是,此次建造的CEPC平台既不是常规海上油气处理平台,也不是常规岸电应用工程的核心设施“电力动力平台”,而是它们的“共生体”——将高压输变电设备与油气处理设施共建在平台上,相当于直接给传统中心处理平台安上一颗岸电的心脏。这种平台建造模式为国内首次尝试,亚洲尚无先例。

该建造模式是中国海油大规模推广岸电入海,实现能源清洁替代的进一步尝试。“十四五”以来,中国海油通过独立建设的电力动力平台,作为连接海上与陆上电网的重要中转站,将陆上变电站输送的高压电进行降压处理再送至各油气处理平台,为海上油气田提供绿色动力。而采用这种共建模式,不仅可降低碳排放,也可减少一座常规电力动力平台,最大限度降低工程投资,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开创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绿色开发、高效开发”模式的新篇章。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