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资本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强制退市名单扩容A股生态不断改善

疏通“出口”、促进优胜劣汰、形成良性循环的制度成效正逐步显现。*ST紫鑫、*ST弘高、*ST天润3家公司6月12日提示,将因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而面临强制退市。据统计,包括上述3家公司在内,截至6月12日,2023年以来有43家上市公司被锁定强制退市。

监管部门近日再度明确表示,将严格退市监管,持续畅通多元化退出渠道。专家指出,在全面注册制环境中,壳资源稀缺性下降,市场尾部公司出清速度有望加快,退市企业还会进一步增多,“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资本市场生态将不断完善。

“面值退”效果加快显现

2023年以来,各类退市案例不断增多,彰显退市监管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其中“面值退”渐成“主力军”。

作为交易类退市的重点类型,在面值退市下,A股退出效率进一步提升,面值退市的市场出清效果开始显现。截至目前,*ST凯乐、*ST荣华、*ST西源、*ST金洲等均已因股价低于面值退市。在今年以来的43家已被锁定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中,有19家退市类型为交易类退市。

由财务业绩恶化引发的退市案例同样较为常见。在上述43家公司中,有21家触发了财务类指标,数量最多。此外,也有个别企业触碰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红线”。

“A股市场强化退市制度有助于保证股票市场合理供给,助力提高A股优质公司的回报率。”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说。

“净化器”功能持续发挥

看到退市新规尤其是“面值退”的威力,不乏上市公司“临时抱佛脚”,试图通过股东、高管增持或公司回购等短期刺激,让股价回到1元之上。然而,过往案例表明,增持护盘往往难改退市命运,“保壳”还得“自身硬”。

有市场人士告诉记者,部分公司在发布增持公告后,股价仍继续下跌。

有关部门也特别提醒投资者,关注风险,合规交易。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2日,A股ST板块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23.6%。

“多次退市制度改革,正不断优化退市指标、缩短退市流程,加大市场出清力度,提升退市效率,促进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中银证券报告指出,退市制度的完善将有效抑制市场上的投机行为,让资源更集中于优质企业,推动A股市场不断走向成熟。

退市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近年来,退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多,但出入口两端企业数量还有一定差距。从监管部门释放的政策信号看,A股退出机制将不断完善,退市执行力度还将进一步强化,优胜劣汰机制也将更趋成熟。

一方面,多元化、常态化退市机制将不断完善。记者注意到,《上市公司退市管理办法》已被纳入证监会2023年度立法工作计划。

另一方面,制度执行也将进一步强化。监管部门近期强调,在出口端,将确保退市改革执行不走形、不变样,坚决把“空壳僵尸”和“害群之马”清出市场;优化上市公司破产重整制度,支持符合条件且具有挽救价值的危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实现重生。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全面注册制改革落地的背景下,上交所将继续坚守监管主责主业,畅通企业退市“出口关”,不断健全退市风险识别、退市风险预警、退市处置协作、退市决策实施、退市业务安全运行、退市监管廉政监督等主要退市机制,发挥监管合力,保证“退得下、退得稳”。同时,建立退市制度的完善评估机制,定期总结评估退市指标的执行情况,持续完善退市指标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促进退市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据《中国证券报》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