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不足三个月,瑞银集团(下称“瑞银”)收购瑞士信贷集团(下称“瑞信”)的进展便迎来关键时间节点。近日,瑞银在官网公告,瑞信已经并入瑞银,合并后的实体将作为一个合并银行集团运营。
但法律意义上的完结并不意味着这一桩并购案已画上句号。根据瑞银的公告,在进一步整合之前,瑞银将采用以下治理模式:瑞银集团将管理两家独立的母银行——瑞银和瑞信,每家机构将继续拥有自己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并与交易对手打交道;瑞银董事会和执行董事会将全面负责合并后的集团。
两家巨头业务层面的合并将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瑞银董事长Colm Kelleher此前表示,完成业务整合至少需要三到四年时间。目前,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展业格局已经开始受到影响,摆在第一位的便是“一参一控”的监管问题。
根据相关规定,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
瑞银目前对其中国证券子公司瑞银证券持股67%;瑞信目前持有瑞信证券(中国)51%的股权,此外,瑞信此前从另一股东方正证券手中收购剩余49%股权以实现全资控股,这一交易目前还没有正式获得监管审批。但无论如何,瑞银证券、瑞信证券此前均达到了外资控股条件,突如其来的合并使得瑞银证券和瑞信证券将受同一股东控制。在“一参一控”限制下,瑞银证券和瑞信证券的牌照或将面临“一去一留”的抉择。
受政策限制的不仅仅是两家巨头在华展业的证券公司,其公募牌照或同样受到影响。今年年初,业界曾颇为关注瑞银集团旗下的瑞银资管申请中国独资公募基金牌照的进程,此前瑞银已有持股49%的国投瑞银基金,瑞信方面则持有20%的工银瑞信基金股份。合并完成后,瑞银在华的公募基金持股结构进一步复杂化,亦存在违反监管关于公募基金股东规定的可能性。就目前情况而言,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瑞银的公募基金牌照申请大概率将暂停。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