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昨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23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Hurun China New Energy Cities 2023),列出了新能源产业集聚度最高的中国城市50强。本次榜单中,江苏、广东、山东以及浙江的上榜城市数量占据前4名。其中,山东省排名全国第三,分别有青岛、济南、德州、烟台4市上榜。
胡润介绍,本次榜单调研范围为所有中国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胡润研究院分别对各城市的新能源优质企业集聚度、新能源中小企业集聚度、新能源投资热度集聚度三个维度进行评分,并进行综合汇总。
数据显示,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飞速发展。2022年中国风电、光伏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去年8月,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首次超越风电。今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规模同比增长155%,相当于去年上半年新增装机的总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中国光伏装机总量将在2023年正式超越水电,成为全国第二大电源。
胡润分析,以光伏、锂电、新能源车为代表的“新三样”正逐步成为支撑中国出口的主要力量。今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电池“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2647亿元,同比增长67%。随着全球绿色转型持续推进,中国有望从世界最大的化石能源进口国,转型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出口国。
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6万辆和68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7%和93%,居于全球第一。国务院颁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目标是20%,但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5%。其中比亚迪去年销量超160万辆,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独占30%份额。
业内人士表示,对城市而言,新能源产业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新能源企业聚集程度的高低,既反映了城市创新能力和产业环境的优劣,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链接
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到2025年市北实现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辛小丽
推选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80个、全区厨余垃圾分出量达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5%以上,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到100%。
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近日印发《青岛市市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市北区“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全区“无废城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低、环境风险小的长效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市北区将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1家、全区4A级景区完成“无废景区”创建;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园区争创国家级、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2%、建设“无废工厂”1个;推选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80个、全区厨余垃圾分出量达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5%以上,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均达到100%;配合落实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10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达到50%;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80%,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抽查合格率达到100%;沿海主要港口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置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