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环比下降0.2%。上半年,CPI平均比上年同期上涨0.7%。
6月份,受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落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5.4%,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16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环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上半年,PPI同比下降3.1%。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CPI涨幅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体会保持温和上涨。
CPI保持基本平稳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6月份,消费市场运行基本平稳,CPI环比略有下降,同比持平。
从环比看,CPI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食品中,受高温、降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由上月下降3.4%转为上涨2.3%;其他食品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大部分下降,其中鸡蛋、鲜果、猪肉和水产品价格降幅在1.2%-2.6%之间。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能源价格下降0.7%,降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2%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
PPI环比同比均下降
董莉娟表示,6月份,受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回落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PPI环比、同比均下降。
从环比看,PPI下降0.8%,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1.1%,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继续回落及有色金属价格波动影响,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2.6%、1.6%、0.8%。煤炭、钢铁供给量大,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分别下降6.4%、2.2%。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价格上涨。
从同比看,PPI下降5.4%,降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创2016年2月以来最大降幅。同比降幅扩大主要是受石油、煤炭等行业价格继续回落影响。
三季度通缩风险可控
展望未来,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三季度CPI同比有可能短暂进入负增长区间,但通缩风险可控。在各类商品价格运行基本稳定的前景下,主要受上年猪肉价格基数大幅抬高影响,三季度猪肉价格同比跌幅有可能显著扩大,对整体CPI走势影响明显。
“但这并不意味着下半年CPI面临较大的通缩风险,我们预计,三季度促消费政策将进一步发力,居民消费修复势头趋于加快,核心CPI同比会稳中有升;进入四季度,伴随高基数效应退去,整体CPI同比也将稳定恢复正增长,年底CPI同比仍有望达到2%左右的常态水平。历史数据也显示,在经济回升向上阶段出现持续通缩的风险不大。”王青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要客观看待目前国内物价反映的问题。低通胀反映目前国内需求不足,部分工业企业仍面临一些经营压力;但物价低迷并非都是利空。目前低物价反映国内市场供给充足,低通胀与国内需求复苏相匹配,低通胀为国内宏观政策营造有利环境。
“今年以来,全球气候反常,需要防范极端气候对食品、能源等商品供给及生产成本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延长全球高通胀时间。”周茂华说。
“中国物价、经济、产业结构与欧美主要经济体不同,宏观政策传导机制和路径也存在明显差异,目前我们需要对国内经济复苏进程多一点耐心。”周茂华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结合供需两方面来看,今夏高温天气可能对整体通胀形成一定扰动,预计未来PPI将先于CPI触底。
PPI方面,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PPI同比跌幅大概率已触底,预计下半年有望逐步收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