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红礁石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家乡的河

◎周合伟

在我的家乡徂徕山脚下有一条小河,对生我养我的那个村庄来说,它就是母亲河。它的源头是山脚下的一泓泉水,因它位于村子的西北方向,村里人都叫它“西北泉子”。泉水悄无声息地溢出来,沿着弯弯曲曲的山沟顺势而下,继而从村西流到村南,把整个村围了大半圈。听老人们讲,我们的祖先从远方逃荒到了这里,口渴难耐,掬了这条河的水来喝,觉得甘甜入颊,又看到这个地方依山傍水,便决定留下来。他们在河边搭起小屋,开荒种田,繁衍生息了十几代,一直到了今天。

2000年的暑假,我带着五岁的儿子踏上了回家的路。汽车在笔直宽阔的高速公路上飞奔,两旁的红花绿柳被远远地抛在后面,与之一起远离的还有城市的喧嚣与躁动。参加工作、结婚、抚养小孩……一眨眼已经八年没有回家了,当汽车最终沿着柏油路在村口停稳时,我便回到了期待已久的老家。母亲站在村口,把我和孩子迎进家。她抱起孩子,没有和我说很多话,就像我从来没有远离过。

回到家里,我还没有来得及喝口水,儿子就拽着我着急地喊:“爸,快,带我到小河边去捉蝌蚪、掏鸟窝……”

我带着儿子来到小河边,一看,小河要比我记忆中颜色更深些,河的两岸因为水位时升时落露出层层的岩石纹理,大小不一的鹅卵石被泛着白光的河水包裹着,也在缓缓向前移动。两岸的杨树柳树早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红瓦白墙的大房子;几只鸭子在水滨踱来踱去。

“爸爸,这就是你给我讲的小河吗?你说的大柳树在哪儿?”儿子的追问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时光倒流,我仿佛回到了童年:春天的时候,我和小伙伴沐浴在泛着青草味的春风中,欢呼着奔跑;高兴了还会下河捉几只蝌蚪或小鱼,拿回家养起来;有时爬上柳树,折几枝柔软的枝条编个小帽,拧一支小哨,哼着不知名的小曲,蹦蹦跳跳地回家……河边有撒欢的羊儿,树上有粗糙的鸟窝,河滩上则隐藏着黄鳝,谁能抓住黄鳝那晚上就可以喝黄鳝汤解馋了。

“爸爸,快给我抓几只蝌蚪,看它有几只尾巴!”我不忍让儿子纯洁的心灵失望,费了好大工夫,才捉了两只蝌蚪。儿子望着瓶子里游来游去的小蝌蚪,问我:“你不是说小河里的蝌蚪像黑色的蜘蛛网吗?为什么只有这两个?”看着河对岸上不远处冒着浓烟的焦化厂,我违心地回答:“儿子,今天小蝌蚪都去找妈妈了,我们下次再来找,好吗?”

哦,我不知道自己的回答留给儿子的是什么。小河,你的美丽,难道只会出现在我的梦里吗?

今年暑假,我带着六岁的二儿子,又回到了家乡。沿着熟悉的小路,闻着庄稼特有的清香,望着葱翠的徂徕山,我竟有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觉。儿子不停地问:“快到了吗?”车正好走到小河边,我就停下了车。孩子指着河边一个大牌子说:“爸爸,我认识这上边的好几个字,一个读‘山’,还有一个读‘水’。”我说:“对,上面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乡亲们寒暄之后,我带儿子来到桥上,昔日残破的石板桥已修葺一新,桥两边砌着石栏,石栏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河岸两边用石块砌起堤坝来,岸上种着许多杨树、柳树……树荫倒映在清水中,随波荡漾。

儿子问:“爸爸,你不是说回来给我捉几只小鱼,放到我家新买的水族箱里吗?”我满口答应:“行!”

于是,我拿来小鱼网来到小河边,小河静静地看着我,似乎等了很久很久。“儿子,这是小鲫鱼、小泥鳅,那儿还有一群群的小草鱼呢!”我捞了几只小鲫鱼,放在瓶子里。这时,两只白鹭从空中缓缓地落在不远处。儿子又问:“爸爸,这是什么鸟,这么大?”我说:“这是我给你讲的爸爸小时候常见的大鸟——白鹭啊!”“爸爸,白鹭来干什么?”我说:“它饿了,要在这里吃饭呢!”“这里是它的家吗?”“是的,这小河就是白鹭的家。”这时,我指着瓶子里的鱼儿说:“小河也是小鱼儿的家啊!”孩子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但又有些困惑。我笑着说:“孩子,既然小河是鱼儿的家,我们能不能让小鱼儿回家呢?”“行!”孩子高兴地回答。

小鱼似乎听懂了我们的话,我把瓶子一倾它们就跳进水里游走了。我说:“孩子,我们也该回我们的家了。”说着,我们朝着家的方向走去。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