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印花税减半·收紧IPO·限制减持·调降保证金

力度空前!政策“组合拳”来了

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

本报综合消息 被市场讨论已久的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了。昨日晚间,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文,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同日,证监会接连发布多项监管新规,包括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等。

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公告》,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简单来说,证券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专门针对股票交易发生额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可以说是监管部门用来调控市场的一大工具。当前中国股市征收的印花税税率为1‰。从1990年至今,中国股票交易印花税已历经10余次变化,其中上调2次、下调7次。

从历史经验来看,下调印花税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A股市场的活跃度。特别是2000年后的近4次调整,市场提振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2000年后,我国印花税共作出4次调整,主要涉及税率高低和征收方式。具体而言,分别为2001年11月6日下调税率4‰至2‰;2005年1月23日下调税率2‰至1‰;2008年4月24日下调税率3‰至1‰;以及2008年9月将印花税从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

反映到A股市场上,2008年9月19日,中国股市首次单边征收印花税,沪指大涨9.45%;2008年9月20日沪指再涨7.77%,调整后5个交易日的涨幅高达20.99%。同样是在2008年,4月24日股市同样迅速反应,当日沪指大涨9.29%。调整后5个交易日的涨幅为14.72%。

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证监会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首次公开发行)、再融资节奏作出安排。

一是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二是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三是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四是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审核中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五是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六是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

中国证监会发布消息称,证监会充分考虑市场关切,认真研究评估股份减持制度,就进一步规范相关方减持行为作出要求。

根据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上市公司披露为无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第一大股东及其实际控制人比照上述要求执行。

同时,从严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总量,引导其根据市场形势合理安排减持节奏;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

据悉,证监会正在抓紧修改《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提升规则效力层级,细化相关责任条款,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的打击力度。

证券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

为落实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安排,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更好满足投资者合理交易需求,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通知,修订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此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

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融资融券业务稳健运行,交易机制持续优化,证券公司合规风控水平持续提升,投资者理性交易和风险防控意识明显增强。根据官方统计,截至2023年8月24日,场内融资融券余额15678亿元,保证金比例维持较高水平,业务整体风险可控。

证监会表示,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下,适度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盘活存量资金。

据悉,本次调整同时适用于新开仓合约及存量合约,投资者不必了结存量合约即可适用新的保证金比例。证券公司可综合评估不同客户征信及履约情况等,合理确定客户的融资保证金比例。

证监会表示,投资者应当继续秉持理性投资理念,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合理运用融资融券工具。证监会将督促证券公司切实加强风险管理,做好投资者服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