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昨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对《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进行解读。结合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山东给出38条具体措施,奋力推进全省民营经济新一轮大跨越。
山东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沃土,1-7月,全省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规上工业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2.2%,占进出口总值的73.9%,占比提升0.8个百分点。“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非公十条’‘民营经济35条’等高含金量政策措施,但随着时间推移,民营经济发展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及时优化调整政策。”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表示,《若干意见》是山东出台的最高规格的民营经济文件,谋划提出一揽子思路措施,取得一系列开拓性创新、标志性突破,将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引领和有力保障。
《若干意见》明确,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每年新培育民营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家左右、民营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左右。
“38条”护航民营经济发展
《若干意见》分为五个板块,包括十二个部分38条具体内容。第一板块提出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大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宣传力度2条工作举措,着力形成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第二板块重点是“优化环境”,从营商环境、政商关系、法治保障三个层面,提出健全地方性法规制度、完善涉企政策制定和落实机制等9条工作举措,着力打造优势明显的发展环境。第三板块重点是“强化供给”,分别从金融、人才、能源土地三个方面,提出提升信贷精准服务水平、完善融资增信支持体系等9条工作举措,着力强化资源要素供给。第四板块重点是“激发动力”,分别从市场主体培育、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市场开拓四个方面,提出打造民营龙头企业、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等11条工作举措,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水平。第五板块重点是“组织保障”,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建引领等4条工作举措,着力完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
目前看,推进数字化转型,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重点领域。《若干意见》专门制定一条工作举措,部署全面促进数字化赋能,并把中小企业作为重中之重。据介绍,目前山东省已成功争创全国唯一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类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正在加快编制路线图、健全市场化机制、培育人才队伍、制定政策包,确保从建设之初就站上最高起点、在赋能企业中发挥主战场作用。
鼓励基金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发展
《若干意见》明确,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创新民营企业融资增信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民营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级。培育招引一批天使投资、创业投资机构,鼓励各类基金支持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发展。
深入实施企业上市培育计划,组织“齐鲁企舞”投融资路演推介,支持优质民营上市公司赴境外发行股票,推动每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0家左右。推动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等。
加强企业经理人培训,组织企业管理团队参加国内外对标提升、世界500强企业实践锻炼。实行青年民营企业家培育“导师制”,每年轮训300名以上青年民营企业家。
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揭榜挂帅”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落地项目直接纳入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优先支持申报省级重点人才工程。
积极培育全省民营龙头企业,加强分类指导和政策引领,加快打造一批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新跨越民营企业。培育更多企业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每年新培育民营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家左右、民营专精特新企业1000家左右。
持续推进“万项技改、万企转型”,推广先进技术改造系统解决方案,每年遴选1000个左右民营企业重点项目纳入省级技术改造项目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贷款贴息、股权投资、设备奖补等方式给予支持。
鼓励民营企业加快节能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水平,构建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每年新增省级以上民营企业绿色工厂100个左右。
■相关新闻
截至7月山东民营经济
市场主体达1419.5万家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昨日,在山东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安文建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419.5万家,同比增长4.2%,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在稳定生产、保障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民营经济发展能级不断提升,健全省市县三级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289家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放大功能、优化服务,为民营企业提供专业高效服务。实施“十链万企”融链固链行动,今年已组织省市专场对接活动200余场,促成大中小企业达成合作700余项。累计培育省级特色产业集群100家,集聚企业12.2万家;其中,7家集群入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累计培育22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提升数实融合能级,全力创建全国唯一面向中小企业服务的功能类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济南、青岛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目前全省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率超60%、居全国第2位,产业数字化指数达80.3、居全国第1位。全面加快企业数字营销步伐,今年开展的“山东制造·网行天下”云采销对接活动,达成合作意向40多亿元。
聚力做强民营经济优质主体,积极培育后备主体,推进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小微企业“从0到1”创新发展生态,累计打造省级基地230家、国家级基地30家,入驻企业超2万家。梯度培优中小企业,健全梯度培育路径,累计培育认定创新型中小企业13530家、专精特新企业1607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1000家、瞪羚企业2233家、独角兽企业27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