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科创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我国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1.5万公里

当前,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全面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近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较去年同期增加10个百分点。全国已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15000公里,道路测试总里程7000多万公里。下一步将加快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郭守刚表示,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创新技术,是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新的竞争焦点。近年来,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产业规模、关键技术、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其中,在关键技术方面,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等实现装车应用,多款具备增强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新车型陆续发布。在示范应用方面,自动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车、干线物流以及无人配送等多场景示范应用在有序开展。在网联发展方面,全国17个测试示范区、16个“双智”试点城市、7个国家车联网示范区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

“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发展、生态加速构建的新阶段。”郭守刚说。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深入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支持技术创新突破、进一步完善网联基础设施、深化测试示范应用等,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

其中,在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上,将深入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在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操作系统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研制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与信息通信、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融合发展。在支持技术创新突破上,将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补齐车用芯片、工具软件、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底层技术短板。在深化测试示范应用上,将加快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

产业利好不断 商业化落地加速

在智能驾驶商业化运营落地上,我国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利好不断。今年6月,工信部强调要启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组织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示范应用,支持有条件的自动驾驶。

政策方面,今年7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的通知。这是《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第二部分,是对《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8版)》的继承、延伸与完善。该《指南》强调,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这被业内誉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新国标”。

目前从商业化落地情况看,以一线城市为例,多地在积极响应工信部号召。今年7月7日,北京开放智能驾驶车内无人商业化试点;7月8日多家企业获上海浦东新区首批发放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是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加速商业化落地的标杆城市。

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定于9月20日-24日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为主线,将发布《推进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北京)共识》《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应用白皮书》《车载智能计算基础平台参考架构2.0》等成果。

深圳自动驾驶汽车将开上高速公路

《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实施满一年之际,深圳迈开步子推进自动驾驶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将开上高速。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近日透露,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不断扩容,近期将开放南坪快速、水官高速、广深沿江高速等高快速公路89公里。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表示,自动驾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很多城市都在探索。深圳自动驾驶汽车开上高速,背后是深圳构造的包括整车制造、核心算法、操作系统在内的行业生态,为自动驾驶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

深圳在自动驾驶的探索上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8年,深圳就启动自动驾驶管理政策研究,当年10月底公布《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开放道路技术要求(试行)》,并公布了首批智能驾驶的开放路测道路,覆盖全市9个行政区,总长约124公里。2021年底,新一版的《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正式公开征求意见,并于2022年10月份颁布。

2022年8月份,《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深圳市累计向15家企业、325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深圳市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771公里,同比增长20%。其中,深圳坪山区全域开放440公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并率先推出了全无人商业化试点,累计单次超26000单,运行里程超50万公里。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深圳市“20+8”产业集群之一。在政策支持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深圳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增加值达到511.46亿元,同比增长46.1%,增长率在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列第一。

“在深圳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积极推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这不仅有利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也有助于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提升深圳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竞争力。”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表示。

在深圳探索自动驾驶的过程中,一众企业的身影贯穿其中。

早在2018年5月14日,深圳为腾讯颁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测试车辆可在划定的道路范围进行测试。2022年,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正式落地深圳,提供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出行服务。

除了腾讯、百度这样的巨头外,一批初创公司也踊跃参与其中,成为深圳自动驾驶生态中的有生力量。2021年4月份,元戎启行获得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联席工作小组颁发的《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通知书》,成为第一家能在深圳开展自动驾驶示范的企业,L4级自动驾驶前装方案车队落地深圳。

今年5月29日,小马智行获得深圳首个市级“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测试”许可,并正式在深圳市前海开启“主驾位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

另外,比亚迪、华为、速腾聚创、安途智驾等深圳企业加速向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发力,也成为自动驾驶领域不可忽视的玩家。

“在自动驾驶产业上,深圳相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中在非常多的细分领域和细分赛道,形成合力,加上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让自动驾驶距离产业化落地更近一步。”王鹏表示。

综合《经济参考报》《证券日报》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