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双节”中国风 浓浓家国情 上一版 下一版  

天南海北看文博

青少年围绕在讲解人员身边,仔细聆听一段段“红色记忆”。

沂蒙人民使用的支前农具。

无名烈士墓。

馆内陈列的展品跨越上下一万年。

被游客称为“博物馆显眼包”的琉璃作品。

3名中学生在抗日英雄赵一曼、杨靖宇、赵尚志油画前驻足参观。

博物馆成为“00后”追求艺术熏陶的重要场所。

金石博物馆的藏品——麒麟。

“双节”期间,本报独家策划“天南海北看文博”专题栏目,财经记者带您以第一视角、沉浸式打卡各地博物馆,欣赏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坚定文化自信,并一起感受文博的绚丽多彩。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在孟良崮感受“沂蒙精神”

2023年9月30日是第十个烈士纪念日,恰逢国庆长假第二天。记者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看到,很多假期出游的游客,专门在当天安排了红色景点的行程,寄托了“吃水不忘挖井人”、国庆不忘祭先烈的情怀。

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浴血奋战三天三夜,一举歼灭了称为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七十四师,击毙师长张灵甫,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鲁中决战”计划,扭转了华东乃至全国的战局。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由纪念馆、烈士陵园、战役遗址区、雕塑园四部分组成。1954年国家拨专款修建了孟良崮烈士陵园,成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现在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是2007年改造建设的,总建筑面积3682平方米,纪念馆高19.47米,外形为两个红色的三角形战旗。纪念馆前47级大台阶,也是寓意战役发生的1947年。

来自泰安的一位姓刘的五年级小姑娘,激动地跟记者说:“我们家里,从我太爷爷到我的爸爸都是共产党员。从小我就听我太奶奶讲战争时期沂蒙六姐妹带领全村为部队做军鞋的故事。我非常受震撼!这次假期,终于来到了沂蒙山区。我想说,今天的幸福真是来之不易,我要好好学习,争做国家栋梁。”

现场有很多带着孩子出行的家长。来自青岛的于先生告诉记者:“因为今天正好是烈士纪念日,带着孩子过来,让孩子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从小接受爱国教育,做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同时,我们这些成年人,也需要再学习,进一步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展厅中,一件件饱经风霜的物品,展现了当年战争的艰苦卓绝,一幅幅感人至深的图片,再现了当年军民共助的感人场景,深刻展现了“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战场是综合实力的比拼,更是人心向背的体系。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根据地人民集结起92万支前民工,他们用小推车运送物资,转运伤员。出现了被称为“沂蒙六姐妹”的模范支前群体,也出现了宋炳锋老人那样的传奇女性。

讲解员绘声绘色地对游客讲解着一段往事。当年作为妇救会会长的宋炳锋,动员群众报名参军,她说:“谁第一个报名参军,俺就嫁给谁!”话音刚落,人群中一个青年就举手喊道:“俺去当兵!”说话的是阚世芝,他在孟良崮战役中因负伤成了终生残疾,也成为了宋炳锋老人的革命伴侣。

走出纪念馆,来到烈士陵园。工作人员指着陵园中间的位置饱含深情地说道:“那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陵园两侧安葬着在战役中牺牲的2859名革命烈士,其中有姓名的仅仅103名,还有2756名无名烈士。”

站在广场上,遥望远处的孟良崮战役纪念碑,状如刺刀,直指天际,仿佛是先烈在传达必胜的信心。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首页新闻记者 公晓璇

中国陶瓷琉璃馆:

上下一万年泥与火的艺术史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首页新闻记者 曹鹏

淄博陶瓷琉璃馆,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化陶瓷琉璃专题博物馆,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文化中心,2002年建馆,2011年向全社会免费开放,2020年跨入国家一级博物馆行列。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陈列的展品跨越上下一万年,陈列古今中外各类陶瓷琉璃精品1.6万余件。目前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馆内藏品丰富,陈列古今中外各类陶瓷琉璃精品1.6万余件,其中又以北朝时期的“青釉莲花尊”最为出名,也是该馆的镇馆之宝。纵使青釉莲花尊在全国出土了十几件,但是能确定所出窑口的只有这一尊,可见历史价值极高。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的展馆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分为陶瓷展陈、琉璃展陈和陶琉文化体验互动、文创产品销售四部分,采用声、光、电、像等最新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现了陶瓷、琉璃的发展历程。

博物馆中展示了自1万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李文化至近代陶瓷文物;自西周至近代琉璃文物;当代淄博、景德镇、宜兴、唐山、龙泉、德化、佛山等大师级陶瓷艺术精品和北京、上海、衡水等大师级琉璃艺术精品;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建筑陶瓷、园林陶瓷、高技术陶瓷、现代玻璃和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陶瓷、琉璃艺术品。

“显眼包”为当下热词,起初用来形容喜欢出风头的人,但在互联网社交语境下“显眼包”逐渐褒义化,被用来形容有趣可爱、凭一己之力让欢乐氛围拉满的人、事、物。在常规打卡博物馆文物之外,年轻人从严肃高冷的文物中,发掘出了不少趣味细节,这也是博物馆“显眼包”热的由来。

中国陶瓷琉璃馆内,一些博物馆馆藏文物因形态生动、富有喜感、吸引眼球出圈,被观众们亲切称为“博物馆显眼包”,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网友们共情道:“感觉文物都有生命了,好可爱!”

班固在《西都赋》里说汉皇宫昭阳殿“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马”,夜光、悬黎都是指琉璃。“珍珠玛瑙翠,琥珀琉璃街。”琉璃之名贵在当时可见一斑。中国五大名器琉璃、金银、玉翠、陶瓷、青铜中,琉璃为五大名器之首,佛家七宝之一。古法琉璃,千年之后仍保持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

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淄博。淄博作为著名的“琉璃之乡”,鸡油黄、鸡肝石、内画鼻烟壶、灯工琉璃等一系列琉璃名品从这里走向世界,琉璃已然成为淄博这座城市响当当的名片。中国陶瓷琉璃馆新辉厅琳琅满目的琉璃展品,诉说着淄博琉璃的涅槃发展之路。

鹤岗城市记忆博物馆:

穿越时光,探寻鹤岗“红色基因”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首页新闻记者 姜亚玲

冯骥才说,城市和人一样,也有记忆,因为她有完整的生命历史。

城市记忆馆作为城市记忆的保存者和记录者,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走进城市记忆馆,了解城市演变历程,感受城市文化底蕴,从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中探寻城市未来。

近几年,鹤岗因为低房价而走红,成为闻名全国的网红城市。与历史上历次高光时刻不同,这一次鹤岗出圈,源于煤炭资源枯竭导致的人口外流和经济回落。

“南有香港北有鹤岗”,这座曾经红极一时的煤都,如今成为中国城市经济负向指标,不禁让人唏嘘。以鹤岗为代表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引起各界关注,鹤岗意外走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流量”,外地人来这里实现买房梦想,大城市上班族来这里疗愈焦虑,鹤岗成为年轻人反向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十一”黄金周,记者来到位于向阳区的鹤岗城市记忆博物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深入参观,探寻这座网红城市的前世今生。

鹤岗城市记忆博物馆以时间为轴,分为回眸起点、燃情岁月、多彩生活、城市巨变、鹤岗儿女等五个板块,通过老照片、油画、雕塑、影像资料等多种展示形式,讲述城市百年发展历程。通过不同年代老物件、微缩景观、复原建筑等形式,生动还原不同年代的生活场景,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记忆。

位于东北边陲的鹤岗,天生就具有“网红”基因。100年前因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大批的淘金者,成为当时的人口迁入地,曾经红极一时。

新中国成立后,鹤岗矿区开始了大规模的煤田地质探查和矿山开发建设。“一五”期间,相继建成了新中国第一对竖井——东山竖井和当时亚洲第一大井工矿——兴安煤矿,总生产能力达到600万吨/年,矿区初具规模。曾为国家建设生产了8亿多吨煤炭。

鹤岗是一座具有红色基因的革命传统城市。

抗日战争爆发后,鹤岗成为抗联的主要活动区,赵尚志将军牺牲于此。作为抗战的大后方,鹤岗承担支援前线、劳军、劳属的光荣使命。

来到二楼的实物展区,仿佛进入时光隧道。时光在一件件老物件、老建筑上静静流淌,演绎着一代代鹤岗人多彩生活,讲述着一个个鲜活故事,孕育城市特色文化底蕴。

老屋里的火墙和土炕、吊在房梁上的悠车、放在炕梢的炕琴,代表了这座城市特有的风物;冰爬犁、滑冰板、堆雪人、抽冰噶这些儿时游戏,珍藏在几代人共同的回忆里;商业街、老字号、老建筑烙刻不同时代印记,承载着城市的商业文明。

参观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奋进新时代,鹤岗围绕“生态立市”战略,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城市转型之路。

鹤岗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气候资源禀赋优越,2022年成为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之一。城市森林覆盖率达50.61%,有亚洲单体面积最大的鹤北红松母树林,正持续推进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

此外,鹤岗与俄罗斯有235公里的边境线,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对俄文化和经济交流频繁,边贸旅游成为鹤岗旅游业又一特色。

深入参观后发现,鹤岗既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又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还是民族风情浓郁的边境城市,更是黑龙江流域文明发祥地之一,流域文化、清金文化、解放文化、矿山文化、垦荒文化塑造了鹤岗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

青岛金石博物馆:

一座欢迎“触摸”的博物馆

■青岛财经日报记者/首页新闻记者 郭清鉴

经济是城市的体格,人文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博物馆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见证和讲述着历史,更在于它为未来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9月30日,记者来到青岛金石博物馆进行参观。金石博物馆内,既有中国传统四大观赏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也有红水河流域水冲石(大化彩玉石、彩陶石、天峨石、来宾石等)、用八音石制作的会唱歌的石头——磬石琴、编磬。当然,也包括青岛特有的石头——崂山绿石。

跟众多博物馆不同的是,这里的奇石展品会贴心的标注——“观赏石,欢迎触摸”,馆内展出的奇石制作的乐器,游客也可以互动试奏。

这是一家以观赏石为主要展线的综合性民营博物馆,前身是青岛金石馆,1997年正式开馆,属国家三级博物馆。作为一家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已形成以观赏石为主,水墨、崖柏、瓷器等多种类藏品融汇的馆藏风格。采用现代博物馆理念+创新商业模式,由若干主题美术馆构成展览群落,同时营造全场域艺术氛围,以大型公共空间创作、绘画、书法、奇石、雕塑、崖柏等艺术品遍布楼宇空间,塑造出一座行走的博物馆,成为青岛地区唯一的文化特色楼宇。

“余博览天下奇石,唯见青岛金石馆藏惊喜若狂,一石一乾坤,一玉一沧桑;金石有灵,绿玉有魂,蟠龙欲飞,灵壁有神,奇石乃神工鬼斧所凿……”在金石博物馆内可以看到一些名家在参观后,留下的惊叹之词。

有人说,石之趣味,在于石头本身有着自己独特内涵。雅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一方石头就构成了一种自然的山水,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韵味。这里的一块块奇石,一件件艺术作品,一册册历史典籍……无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博物馆的馆藏都是时尚的产物,古今时尚的碰撞,有着时代的印记,能够让我们年轻人探寻和触摸时尚的基因”,四位“00后”在校的大学生一天的日程中,一个是参加青岛动漫节·DC30幻梦动漫游戏嘉年华,另一个就是专程到动漫展旁边的博物馆来参观。其中的青岛籍女生如数家珍般,跟记者交流着青岛的花岗岩、崂山绿石等青岛特有的奇石品种,满眼都是家乡的自豪感。

金石博物馆的值班负责人告诉记者,她们早就开发了以《山海经》为主题的实景亲子解密游戏等与馆内藏品相结合的互动项目。

国庆假期期间,金石博物馆除了正常开放馆藏品外,还组织了秋日游园会、山海探游·觅金石等活动,节日期间,以全新视角走进博物馆,在山海经古籍中品读展品。山海探游·觅金石实景解谜游戏共设置8个关卡,40多个科普知识点贯穿了青岛金石博物馆参观路线,让游客在奇幻冒险的剧情中体会科普知识的魅力。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