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跟随青版财经小记者团来到青岛消防博物馆,参观了解青岛消防发展历史,学习如何使用火灾救援器材等,并体验了模拟火场逃生。
来到消防博物馆,眼前的场景震撼人心:外展厅四周的立柱都是红彤彤的消防栓模样,看上去如磐石般坚固,安稳不动摇;大厅中央是一尊手持水枪、正在和火焰作战的消防员雕像,消防员眼神坚毅,这尊雕像名为“烈火雄风”。
移步展厅内,我们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小楼,本以为那是一座普通居民楼,但讲解员告诉我们,那是“望火楼”。望火楼,顾名思义,便是观察火情的地方。在民国时期,电话尚不普及,有些人发现火情却无法第一时间报告消防局,导致火势无法被及时扑灭,于是政府便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根据一定布局,建立多座望火楼以观察火情,一旦有火情出现,便立刻拉钟鸣警,通知最近的消防站,让消防队尽快去救援。
随着社会进步,防火灭火措施也日益先进。跟随老师的讲解,我们来到了近代消防展厅,那时消防系统尚未完善,一栋居民楼内,一户业主忘记关燃气阀门,回家开灯后引起爆炸,伤亡惨重。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的深刻思考,后来国家就逐步确立了全面的火灾教育体系,消防安全体系也逐步发展健全。随着消防教育工作的开展,大家的消防意识逐渐提高。后来,我们还参观了消防装备,比如消防员身穿的防火服等。看着现代件件功能先进的消防装备,我想:当初为了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甚至连防毒面具都没有的消防员在自身难保的情形下就只身冲进火灾里救人,那是何等的勇气和责任担当,他们真不愧为“最美逆行者”!
走进体验厅,我们两人一组进行模拟灭火:按照正确方法,拿起灭火器向着火点一阵喷射,火焰便慢慢地熄灭了,最后我所在的组成为用时最短的队伍,我和小伙伴们兴奋地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我们还模拟了火灾逃生现场:在一座酒吧里,音响设备突然发生爆炸,屋内很快浓烟四起,我们先是一惊,但在老师的冷静带领下,立刻镇定下来,听从指挥,一个个弯腰低头用湿毛巾捂紧口鼻,有序地向房间外跑去。我们后来才知道,那浓烟是用来模拟火灾现场的民用烟雾弹产生的效果。本以为逃过浓烟便可脱险,可没想到,跑出去面前竟然是一座高空天台,有些同学坐在台上就想往下跳,被讲解员老师拦住:“这里模拟的是三楼和十五楼的高度,跳下去,你们还有生还的可能吗?”我心想:那可是十五楼啊,刚才我竟然也欲一跃而下,倘若真跳下去,那岂不是要粉身碎骨!于是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如何在三楼逃生:用窗帘或衣物系成一条带子,双手平齐于胸,双脚勾住带子,一点一点下降就可以了。但在十五楼,因窗帘等物结成的带子太短,根本不够用,怎么办?需要利用屋内的逃生器,坐在逃生器的线圈内,手抓缆绳一点一点往下降,在降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蹬一下墙面作为缓冲。劫后余生,大家方知遇火冷静、正确逃生的重要意义,所以提高消防意识,学习消防知识刻不容缓。
最后我们在演示厅观看了黄岛油库爆炸事件的相关视频,情景片展示了当时灭火、抢险、救援的全过程。大火无情,数名消防员不幸殉职,看到这里,我心中无不为之所震撼,此情此景告诉我们:在学习消防知识的同时要坚决杜绝火灾隐患,将火苗扼杀在摇篮中,防火要求来不得半点马虎。
从消防博物馆出来,情景片中逆行者那坚决的背影还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向消防员们致敬,向“最美逆行者”致敬!
青岛第四实验初级中学
七年级1班 周家熠
指导教师 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