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科创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争夺新技术话语权光伏专利纠纷再起

技术创新是光伏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近期帝尔激光与海目星、TCL中环参股公司与爱旭股份之间的纠纷,再次将光伏企业专利争夺话题推至聚光灯下。

记者从海目星公司获悉,与帝尔激光之间的诉讼纠纷均已终结,唯一被判侵权的一起案件涉及的是PERC设备,但公司的发展方向已经转移至TOPCon、BC等领域,对于公司经营几乎没有影响。而TCL中环参股公司Maxeon与爱旭股份的海外诉讼还在进行中,爱旭股份发布声明否认在BC电池专利方面存在侵权。

业内人士表示,光伏专利技术之争反映了企业间在技术创新及商业利益的较量升级。由于行业同质化产能大幅扩张,供过于求趋势下竞争更加白热化,未来专利纠纷的案例或将持续增多。企业将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带来的降本增效,这将成为获得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

帝尔激光于11月20日和21日在其微信公众号“帝尔激光”上连发声明函。声明函显示,经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已于2023年9月20日取得生效判决书,判决海目星立即停止侵害帝尔激光专利权(专利号ZL201820833146.8)的行为并赔偿帝尔激光经济损失和合理维权费用。

据悉,因海目星未主动履行判决金额,深圳市中院查封、冻结、扣押海目星相应金额财产后,海目星已向帝尔激光支付判决金额。

帝尔激光表示,本案后,如帝尔激光发现海目星还存在其他未拆除的涉嫌侵权设备,或仍进一步制造、销售侵权设备的,帝尔激光将进一步采取维权措施,严肃追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诉请法院要求拆除、销毁侵权设备。

不过,11月21日,海目星在其微信公众号“海目星激光”上发布“郑重声明”作为回应。声明显示,2022年,帝尔激光对海目星提起五项专利侵权的诉讼,均已于近日结案。其中四起案件在法院审理阶段原告主动撤诉;另一起案件对应的被诉PERC设备,海目星并未面向市场出售过。

无独有偶,TCL中环近日发布公告称,其收到参股公司Maxeon的通知,由于专利被侵权,已经对爱旭股份、爱旭股份的子公司、分销商在德国曼海姆地方法院提起了诉讼。

对于TCL中环所称的专利侵权,爱旭股份发布声明,表示不存在对该专利的侵犯。“针对该项诉讼,公司将积极应诉,并与全球合作伙伴紧密协作,共同捍卫我们的正当权益。基于诚信透明的原则,公司将及时公布此项诉讼的进展。”爱旭股份表示。

光伏市场走到电池技术迭代转折点

在过去数年里,PERC电池技术一直是光伏行业主流。但是当前,光伏市场已经走到新一代电池技术迭代的转折点,正向TOPCon、HJT和BC(或IBC)等电池技术方向迈进。

这次产生纠纷的帝尔激光与海目星,均经营激光设备,并都在新一代光伏技术领域进行布局。

近期投资者交流活动上,海目星表示,截至今年11月,公司TOPCon SE设备市占率约为40%。在光伏领域,除TOPCon技术以外,公司在BC电池新品研发方向上已完成产品验证并获得了客户认可,同时,在TOPCon激光辅助快速烧结设备(LAS)已实现突破,并已成功完成出货。

帝尔激光披露,今年三季度,公司应用于TOPCon电池工艺的激光LIF技术,一经推出就获得客户的认可并取得量产订单;在BC电池工艺上,头部公司宣布选择BC路线,公司今年应用于BC电池的激光技术已经取得10多吉瓦订单,继续引领光伏行业激光技术发展。

而另一起专利纠纷的双方,爱旭股份与TCL中环均在BC技术领域拥有较大话语权。

爱旭股份一直押注ABC电池路线,其在珠海首期6.5吉瓦ABC电池项目已实现投产。按照规划,至2023年末,爱旭方面预计将完成珠海首期10吉瓦年产能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的建设,并力争实现义乌15吉瓦年产能电池及配套组件项目的建成投产,建成后将形成年产能25吉瓦的ABC电池及组件的制造能力。

根据爱旭股份方面透露,其ABC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6.5%,并采取无银化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与之对应的ABC组件量产效率达到24%。

截至2023年10月31日,爱旭股份围绕ABC技术申请专利325件,获得授权专利157件。

TCL中环自2019年参股Maxeon Solar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随后进行增资成为第一大股东。Maxeon的IBC(BC路线的一种分支)电池2004年就已投入商业,系全球最早率先研发且规模量产IBC电池的企业。

根据TCL中环在公告中称,2023年6月Maxeon宣布基于IBC电池的组件Maxeon Solar7的光电效率达到24.7%。据悉,Maxeon拥有全球范围内超1600项已授权专利及超过360项在申请专利的保护。

这些专利纠纷,无疑再次将BC电池拉至聚光灯下。实际上,国内BC电池玩家并不多,这一技术路线今年曾一度引发争论。

光伏赛道几乎全面倒向TOPCon路线之时,隆基绿能选择押宝BC电池。隆基绿能在9月初的2023年中报业绩交流会上直言,其坚定看好BC电池技术路线,预计接下来5-6年BC电池将成为晶硅电池绝对主流,未来扩产将聚焦于BC电池技术。

此前,在隆基绿能大举进军BC技术之时,也有投资者表示了对BC技术专利的疑问。10月31日,隆基绿能曾回应表示,关于BC技术专利问题,在大规模量产前已经进行了判断,包括风险评估,公司认为不存在专利问题。

不过,也有坚定走主流TOPCon技术路线的电池厂商。其中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和阿特斯等巨头为代表。

前三季度光伏行业营收增速同比收窄

今年以来,国内光伏行业依然在一路狂飙。11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1-10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1-10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1.43亿千瓦,同比增长144.78%。

然而,快速扩产可能出现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部分环节存在阶段性产能过剩的风险。目前,从上游硅料、硅片,到电池片,再到下游的组件,均已出现价格非理性下跌现象。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光伏行业营收与净利增速,较上年收窄明显。84家光伏上市公司的平均营收同比增速为32.1%,上年同期为58.06%;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7.27%,上年同期为91.9%。尤其是第三季度,企业获利能力下降明显,反映出供过于求趋势下的竞争力减弱。32家光伏公司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15%,TCL中环、爱旭股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固德威等龙头均在列。

环保与公用事业分析师许杰表示,相关企业的争端表面上看是知识产权之争,实际背后是行业愈加残酷的竞争环境在作祟。当一些企业的市场领先地位受到冲击时,有动力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份额。目前光伏行业还没有见底,部分企业生存将会更难。谁的技术更创新更多、更优质,谁就会在未来白热化的竞争中存活下来。

下一代光伏电池技术之争风云渐起,导致近一两年,围绕BC电池、TOPCon等新技术的专利纠纷此起彼伏。许杰认为,专利技术将继续在光伏产业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并可能成为制约或促进某些公司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此类专利争议往往会导致企业的研发成本上升、法律费用等运营支出增加和市场进入壁垒增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也推动了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专利管理体系,达成专利联盟、专利共享等合作方式等,来尽力消减负面影响。来源:财联社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