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们青版财经小记者们参观了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我们首先看到了一辆老爷车,那还是清代大臣送给慈禧太后的生日礼物呢。在这里王馆长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慈禧太后让一个小太监来开这辆车,恰巧这位小太监刚喝醉了酒,开车时一点都不稳,还差一点撞到另一个小太监,看到这场景,慈禧太后忙说:“这车太惊人了,我要下车!”因为这个故事,这辆车一下子就火了。不过现在的真品在故宫展览,这里的车只是一比一的仿制品。
通过一个地下走廊,我们来到了几个小房间,在这里看到了许多中国近代道路交通发展的珍贵照片及资料。
接下来,我们跟随王馆长穿过了马路,来到了第二个展馆——“道路交通安全中心”。进入展馆首先看到的是青岛一百年前的市区模型。在模型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百多年前的青岛也只是在现今的展馆附近有较多的德式建筑物,其他区域在高低起伏的山头上零星地摆放着少许房子,对比现在一栋栋的高楼,纵横交错的道路,让我感觉到青岛的变化真的太大了。
往里走,首先看到的是一台模拟汽车安全气囊的设备,在设备前,解说员给我们讲解了汽车安全气囊的作用以及安全气囊所在的位置,并且在这个环节还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如果车辆发生剧烈碰撞,车里的安全气囊会弹出来,并像柔软的棉被一样,把车内的人员保护起来,感觉好神奇呀!再往里看,一个展柜内整齐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逃生锤,展示了不同时期安全锤的样子。最后解说员给我们看了一段视频,让我们通过动画学会了安全乘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安全乘车。
紧接着,我们小记者来到了第三个展馆——“红石精神文化馆”。走进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的老照片,王馆长和我们说,当年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时,对碑心石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它不仅是一整块石头,而且还是一块不容易被风化的花岗岩。经过相关专家多次的勘探,最后取石的位置选在了青岛市的浮山上。王馆长详细地给我们讲解了碑心石的开采过程,以及这块儿有300多吨重的碑心石在当时是如何从浮山上运送到山下,又如何从青岛运到了北京……
最后,到了小记者提问环节,每个小记者都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想必大家都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吧。
青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 刘芯蕊
指导教师 朱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