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专户子公司分类监管“尘埃落定”之后,部分子公司继续走在减少注册资本金的“瘦身之路”上。
记者发现,近段时间,包括上海聚潮资产、银华长安资本在内的基金专户子公司相继减少注册资本金。更早之前,深圳红塔资产、上海浦银安盛资产、嘉实资本等公司均有过类似的举动。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基金子公司分类监管评级出炉之后,部分评级不高的子公司业务受限,叠加最近几年非标业务萎缩,对于注册资本金的需求也在下降,一些基金子公司或因此减少注册资本金。
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浙商基金旗下子公司——上海聚潮资产将注册资本金从1.4亿元减少至1.1亿元,降幅超过20%。
银华基金旗下子公司——银华长安资本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从1.49亿元减少至9665.22万元,缩减幅度超过35%。
更早之前,深圳市红塔资产、上海浦银安盛资产、嘉实资本、北京方正富邦创融资产、中融(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基金子公司也曾减少注册资本金。
一位基金子公司人士判断,近期几家基金子公司减少注册资本金或与此前的分类监管有关。“基金子公司的分类监管结果分为A类、B类、C类、D类四档。四类评级所能从事的业务不一样。目前,仅A类公司从事业务不受限制,其他等级都受到限制,或不能从事非标、ABS等业务。若基金子公司的评级是B类或B类以下,业务多少都会受限。在业务减少的情况下,减少注册资本金或成为部分子公司的选择。”
随着此前占据主要规模的非标资产陆续到期结束,新业务规模体量增长相对缓慢,最近几年,基金子公司规模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而据记者了解,部分银行系基金子公司存续的非标规模仍有千亿元体量,资产的存续期长达10年之久,继续管理好这部分非标资产也是一些银行系基金子公司的主要任务之一。还有一些基金公司出于支持子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将一部分原本母公司专户做的业务移至子公司。
“尽管目前基金子公司发展势头与过往不可同日而语,但基金子公司牌照还具有一定价值,很多基金公司还是愿意将其保留下去。”上述基金子公司人士称。据《中国基金报》 陆慧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