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折射人类文明交流的证物之一,是“火与沙”煅烧而成的玻璃。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现叙利亚、约旦、伊拉克、科威特、伊朗西部、沙特阿拉伯东北部等地)和古埃及,被公认为是世界玻璃的发源地,玻璃历史目前最远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
公元1世纪以前,美索不达米亚始终是古代玻璃的最大产地,色彩斑斓的玻璃制品成为世界贸易中的奢侈品,慢慢地跨越地域、跨越文化向西传入欧洲,向东传入印度、中国。近现代,伴随一次次技术革新,玻璃的制造技术持续升级迭代,玻璃的质量大幅提升,种类越来越多,用途愈加广泛,作为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玻璃成为国际贸易重要品类。
1993年,一位来自约旦的年轻人盖桑·瓦塔菲(Ghassan Wathaifi)首次来到中国。中国大地上处处涌现的火热的建设浪潮和发展机遇,点燃了这个27岁年轻人的创业热情。他从南向北考察了大半个中国,锁定了世界知名的港口城市青岛,作为他自己的创业地。在众多工业品类中,重新焕发生机的中国玻璃工业进入他的视野。
同年,盖桑·瓦塔菲成立了青岛保税区第一家外资公司——骑士(青岛)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骑士公司),并立下了FLAG,将更多种类的中国玻璃通过贸易的方式销往全球。
当时,北方的玻璃对外贸易还是待垦的处女地,骑士公司开始了引领行业发展的一次次创新。经历30年的发展到现在,骑士公司年度出口的玻璃产品超过20000个集装箱货柜,远销到五大洲140多个国家,骑士公司成为中国知名的玻璃供应商之一,青岛也成为北方乃至中国重要的玻璃出口贸易集散地。
2024年新年伊始,这位在青岛创业30年、把中国玻璃带往全球的“骑士”,在青岛市政府旁边的华润大厦25层的办公室接受记者专访,3个小时采访中,盖桑·瓦塔菲全程认真而专注,脸上始终挂着浓浓而真诚的笑意,表现了相当标准的骑士风度。
办公室里摆放着材质、形态各异的工艺品马,最醒目的是一匹白色腾空而起的战马。一匹好的战马是聪颖与健硕、勇敢与坚毅、速度与耐力的完美结合,也许这就是盖桑·瓦塔菲带领骑士公司越做越强的商业密码。
2024年1月1日,装载着骑士公司50个集装箱货柜的玻璃的轮船从青岛港出发,这次驶向的是摩洛哥、哥伦比亚,还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波兰和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