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基金“两极分化”:债基扩张主权基金缩水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基金公司中,谁在长大?谁在掉队?2023年,A股高开低走,震荡加剧,权益类基金业绩表现不佳,债券型基金业绩攀高。

投资者用脚投票,主动权益基金规模持续缩水,债券市场成为资金避风港。公募基金四季报披露完毕,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场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7.31万亿元(含未披露四季报的次新基金),规模较三季度末小幅增长,不过仍不及2023年中的高点。具体来看,2023年四季度,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3239亿元,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4767亿元。

全年来看,得益于债券型基金规模增长,2023年公募基金非货规模增长7282亿元,其中债券型基金规模全年增长1.35万亿元,总规模达到8.8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权益基金整体规模出现缩水,被动投资崛起,主动权益基金大幅缩水。

对于公募基金公司而言,因产品布局不同,规模增减不一,发展趋势呈现两极分化。具体来看,深度布局被动投资和债券型基金的公司管理规模持续提升,而主打主动权益的公司管理规模则大幅缩水。

2024年开年以来,股债“跷跷板效应”显现。

前两周,债券市场延续去年的市场走势,走出了一波快牛行情。受益于市场对于降息预期的抢跑,长端利率快速下行,10年期国债利率向下跌破2.5%关口,并跌至2020年5月以来新低,同时30年期国债活跃券成交热度也创下历史新高。

权益市场表现则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债券型基金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不少产品掀起了“限购潮”。

Wind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震荡市场下,截至年底,全市场债券型基金的规模达8.8万亿元,年内增长了1.35万亿元。

更多的投资资金流入这一市场的同时,基金公司也开始全面布局固收产品线。近日,有基金公司上报三年期封闭运作债券基金,引发市场关注,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三年不能赎回使得产品负债端稳定,有利于管理人运作,为投资者赚取更好的收益,“也更符合当前的市场需求。”

华安证券首席分析师颜子琦认为,在上周降息落空后,债市定价更多受资金面边际变化与稳增长方向所扰动,在股债“蹊跷板效应”影响下债市利多情绪继续上升。建信基金表示,看好2024年债券资产投资机会,预计收益或许比去年弱一些。

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大幅缩水

2023年,受净值下跌和份额赎回等因素影响,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缩水近万亿元。

主动权益基金方面,相比2022年年底,大多数基金公司管理规模出现缩水,不过,排名居前的公司依旧是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和富国基金,最新管理规模分别为3017.18亿元、2212.93亿元、2047.44亿元和1818.59亿元。其中易方达基金2023年主动权益规模缩水最多,达到887亿元。

景顺长城基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尽管缩水超200亿元,但是相比其他头部公司金额较小,使得排名从2022年年底的第8升至第5。

主动权益金规模前20的基金公司中,多则缩水500亿元以上,轻则缩水100亿元以上,仅大成基金和华商基金规模不减反增,分别增长73.14亿元和69.41亿元。

大成基金主动权益基金多面开花,如徐彦、苏秉毅、刘旭和王帅管理的大成睿享混合、大成景恒混合、大成高新技术产业股票和大成互联网思维混合2023年规模均增长超20亿元。

华商基金凭借公司旗下顶梁柱周海栋,主动权益管理规模得以不降反升。

主动权益管理规模不足300亿元的公司中,国金基金凭借马芳一人,2023年公司规模增长204.86亿元,从2022年年底的52亿元增长至最新的257亿元。其中马芳主动权益管理规模达到245亿元。

此外,圆信永丰基金、金鹰基金、泉果基金、西部利得基金、金元顺安基金等公司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泉果基金规模增长主要依靠新发基金,西部利得基金和金元顺安基金规模增长分别由盛丰衍和周博洋贡献。

债券基金进入配置价值窗口期

对于今年债券资产的投资机会,建信基金徐辉比较乐观。他分析,2023年债券市场表现较好,具备两大收益基础:一是2022年10月以后,货币政策调整加上银行理财流动性冲击,债市收益上行至较高水平;二是由于政策调整,2023年年初市场对于经济的信心和风险偏好增强,对债券市场偏悲观,十年国债收益率最高反弹到2.9%左右,很多信用债的收益率也冲击到4%—5%以上。

“目前基本面调整后的股债性价比指标已接近历史相对极值,权益资产中长期具备配置价值;债券周期性减弱,久期策略和信用下沉策略提升收益的性价比相对有限。从利差角度来看,不管是期限利差还是信用利差都压缩至历史较低水平。因为收益基础相对偏低,今年债券市场收益预期可能会比去年偏弱一些。”

徐辉判断,近期银行资金成本相对偏高,短端利率水平难以快速下行,短期债券市场可能会进入震荡状态。中期来看,经济总需求不足加上仍处于增长动能转换的窗口期,货币政策趋势性收紧的概率不大。在这种环境下,债券市场系统性风险不大,仍会维持中枢逐渐下行趋势。

在徐辉看来,随着经济温和复苏,A股盈利增速将逐步回升。叠加美债收益率持续下行,市场估值有望抬升。在转债配置方面,将选择具有性价比优势的标的,成长板块重点配置TMT板块(AI+、卫星互联网军工和MR等)、创新药和机械(高端制造)等行业。此外,还将关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板块,主要包括叉车、汽车零部件等。经济企稳带动收入预期适度改善、CPI回升,消费板块值得关注,具体标的包括食品饮料、家电和农林牧渔等行业。对于周期板块,由于地产可能仍然存在一定压力,将采用波段交易的操作策略。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