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聚焦 上一版 下一版  

中国资产全线大涨A股节后能否“龙抬头”?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A股今日将正式开盘。虽然昨日仍处于休市中,但A股相关话题已冲上热搜,股民急盼开盘的劲头已经显露。

究其背后原因,除了节前连续三天放量大涨提振了A股做多的信心,更多的是源自于春节期间海外中国资产的全线大涨。

全球市场整体延续上涨

春节期间(2月9日—2月16日),全球市场整体延续上涨,尤其是港股、美股中概股延续反弹行情。业内普遍认为,这有望对A股节后行情形成支撑。

另一边,中国资产全线大涨,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大涨5.70%。热门中概股阿里巴巴涨逾4%,拼多多涨逾6%,网易涨近3%,京东涨近10%,百度、理想汽车涨近4%,蔚来涨逾5%,小鹏汽车涨逾13%,华住涨逾15%。

港股市场中,春节长假期间恒生指数上涨2.91%。恒生24个二级行业大多数收涨,其中媒体、消费者服务、耐用消费品与服装领涨,腾讯控股、工商银行、中国石油股份、阿里巴巴-SW、农业银行等港股市值居前的股票悉数上涨。

此外,春节长假期间,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也表现强势。2月16日富时中国A50期货大涨1.35%,并创出两个多月新高。

申万宏源证券表示,前期,A股和美股罕见地出现了极强的负相关性。现阶段,资金面压力快速缓和,A股的问题正在解决。这种情况下,A股和其他市场的联动有望逐步恢复。春节假期期间,港股和美股中概股延续了反弹行情,也可能成为A股超跌反弹、结构轮动的线索。

节后“开门红”值得期待

节前的1月29日—2月2日,A股指数大幅下挫,其中,中证500单周跌幅高达9.23%、深证成指跌8.06%、创业板指跌7.85%、上证指数跌6.19%,接连的下跌引发了市场对于雪球产品、两融以及股票质押的担忧,在缺乏赚钱效应下,更无增量资金入场,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

为了维护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证监会3天10次密集发声,尤其是2月6日,证监会在盘中就“两融”业务发声,表示“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极大地鼓舞了市场做多的信心。

受益于监管层的维稳信心,A股上演“V”字弹,节前最后一周(2月5日—2月8日),A股重要指数纷纷反弹。其中,中证500涨12.86%、创业板指收涨11.38%、深证成指涨9.49%、沪深300涨5.83%,上证指数涨4.97%。

在成交量方面,Wind数据显示:两市节前最后一周成交金额为3.8万亿元,2月7日—2月8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成交金额破万亿;北上资金也呈现流入态势。

事实上,回顾历史,在过去的24年里,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行情大概率是不错的。

比如,上证指数在24年里有17个年份是上涨的,其中,兔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也同样报涨收尾;深证成指在过去24年里,有15个年份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收涨。

鉴于节前A股涨幅动力十足,节后“开门红”行情值得期待。

渤海证券分析师宋亦威认为,鉴于管理层多管齐下,短期加大了维稳市场的力度,市场无论是指数层面,还是结构层面都迎来了企稳和修复过程。

在过去24年,据统计,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春节后的首个交易日几乎涨跌参半,其中,上证指数有13个年份报涨,11个年份报跌;深证成指有12个年份报涨,12个年份报跌。

其中,跌幅最狠的是2020年春节过后的首个交易日,在疫情因素的影响下,走出了一个深“V”,但由此也成就了一个“黄金坑”。此后,从2021年开始,上证指数已经连续3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报涨,深证成指连续2年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报涨。

A股历史的前两次龙年均有不错表现

按农历计算,今年是A股市场上的第三个龙年,历史上,A股的前两次龙年均有不错的表现。

其中,第一次龙年是2000年2月5日至2001年1月23日,期间,上证指数涨幅34.57%,深成指涨幅20%。A股市场第二次龙年是2012年1月23日至2013年2月9日,期间,上证指数涨幅4.88%,深成指涨幅5.52%。

对于本年行情,宋亦威认为,市场短期仍以超跌后的反弹性行情为主,具有一定的普涨特征。如果普涨后,市场信心逐步恢复,并带动市场的主线形成,则赚钱效应下,行情有望持续展开。反之,如果市场主线无法形成,则普涨后轮动效应将加快,资金的共振效果不强,估值修复过程也将需要更长的时间。

对于能否持续反弹,并最终确定为反转,方正证券分析师赵伟认为其取决于三个主要条件:一是热点能够持续;二是无论大盘涨跌,量能能够得到持续有效释放;三是稳定A股走势的政策能够持续释放,不能“头重脚轻”,政策的持续性及有效性是市场信心的保证。

国金证券分析师张驰认为,流动性改善叠加风险偏好回升将由内支撑市场反弹,同时,伴随国家队资金针对市场“交易性风险”化解,将从外部控制市场“非理性”调整,预计2月—3月将有望开启一个多月的“躁动行情”。A股“躁动”之后,仍可能在二季度再次构建“双底”,即4月附近市场波动率或再次上升。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认为,当前A股估值、风险溢价已达到历史低位水平,待逆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及时出台,维稳基金稳定市场,经济预期上修、微观交易结构逐步出清,A股将步入中长期配置价值区间。

机构:节后A股具备三大效应

从历史数据不难发现,A股春节后“开门红”概率较高,又因当前大盘整体处于低位区域,叠加春节期间中国资产高昂的表现,A股春节后延续节前的涨势值得期待。

中金公司认为,结合过去的市场表现,A股春节后具备三个效应:

第一,反转效应。国内股票与债券市场周期性明显。以股票为例,若前一年市场收跌,来年初市场往往对政策与市场期望更高,春节后涨幅更为明显。2023年沪指累计下跌3.7%,深证成指累跌13.5%,创业板指累跌19.4%,均为连续第二年下跌,反转效应提示股票仍有上涨空间。

第二,估值效应。较低估值水平支撑节后股市春季行情继续兑现。目前,A股估值整体仍在低位,全部A股PE(TTM)约为16倍,处于2005年以来从低到高20%左右分位,估值具备向上修复的空间。

第三,增长效应。春节后经济增长斜率越高,对应股市上涨空间越大,其中中小盘股票对经济修复预期变动弹性更大。

近700亿元解禁将至

龙年首周,将有85家上市公司迎来解禁,解禁总市值近700亿元。

据统计,龙年首周(2月19日—2月23日),A股市场将有85家上市公司迎来限售股解禁。以个股最新价计算,解禁股对应市值合计695.41亿元。

从规模看,长江电力解禁市值居首,为113.58亿元,类型为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对应解禁股数量4.6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1.88%。凯赛生物、湖南裕能解禁市值分列第二、第三位,分别为86.69亿元、68.89亿元。四方光电、厦钨新能、科达利、同力股份、一拖股份5股解禁市值均在20亿元以上。

长江电力为全球水电龙头。根据2023年业绩快报,公司实现营收780.62亿元,同比增长13.36%;归母净利润273.89亿元,同比增长15.44%,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六座梯级电站发电量同比增加140.15亿千瓦时所致。2月6日盘中,该股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一度达到25.26元/股,最新收盘价为24.64元/股。

本次解禁方为公司第三大股东四川能投以及第五大股东云南能投,两家公司均持有长江电力23048.06万股,对应解禁市值56.79亿元。本次解禁股来源于2023年2月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彼时新股发行价为17.46元/股。以长江电力最新价24.64元/股计算,四川能投和云南能投的账面浮盈均将高达16.55亿元。

相较于市值规模,解禁比例(解禁股数量占总股本比例)更能反映出解禁对于个股股价的冲击。

上述85股中,共计35股解禁比例超过10%。三维股份、舜宇精工、四方光电、一致魔芋解禁比例居前,依次为72.53%、69.27%、69.21%、63.57%,除四方光电外,其余三股均为北交所上市公司。还有南亚新材、纵横股份、罗普特、峆一药业解禁比例逾50%。

北交所个股三维股份解禁比例居首,为72.53%。2023年11月至今,该股股价持续大幅上涨,累计涨幅为70.24%,其间最大涨幅超过165%。公司主营散状物料输送机械零部件产品的研、产、销,主要服务于粮油、饲料加工储运等领域。公司客户覆盖布勒机械、捷赛股份等粮食输送机械制造龙头企业,以及中储粮、正大集团、新希望、益海嘉里等集团化终端用户。

此外,新华医疗、扬州金泉、中国中铁、圣农发展、超卓航科、璞泰来和岳阳林纸7股解禁比例较小,均不足0.4%。除扬州金泉和超卓航科以外,其余5股解禁类型均为股权激励限售股份。通常来说,股权激励限售股持股方较为分散,解禁对股价的影响相对有限。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