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撤档元年”来了,电影撤档是“任性”还是无奈?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2024年电影春节档带着多项纪录落幕,超过80亿元的票房让今年的春节档成为最吸金的春节档,但也被网友戏称为电影的“撤档元年”。一边是吸金力度再上一层楼,刷新中国电影史春节档多项纪录;另一边是首次出现一半电影宣布撤档,急速退出春节档竞争,今年春节档也引来了更多话题。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今年春节档比往年多一天,票房刷新纪录也在业内意料之中。这种增速说明去年出现的文娱消费强劲势头有望在2024年延续,文娱市场今年的表现值得期待。不过,也有人顾虑:“撤档潮”是否会在此后春节档中演变为常态?撤档后的4部电影能否在后续上映档期达到预期成绩,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撤档元年?4部电影宣布撤档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春节档的8部新片,涉及出品、发行公司60余家,其中上市公司10余家。而参与出品《飞驰人生2》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到7家。8部电影中,中国电影参与出品5部,同时也是票房排名前5的影片;阿里影业参与出品及发行了《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同时是《熊出没·逆转时空》的联合出品及发行方,两家公司堪称春节档最大赢家。

如今春节档影片仅剩下《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第二十条》在映,有网友戏称,今年是电影“撤档元年”。

据统计,《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两部电影票房占据春节档总票房的64%。与之相对的是,《我们一起摇太阳》《红毯先生》《八戒之天蓬下界》(以下简称《八戒》)《黄貔:天降财神》4部影片破亿元都较为艰难。

正因如此,上述4部影片都官宣撤档。其中,《八戒》出品方北京环宇星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告知函中提到,春节档竞争激烈,发行和宣传成本水涨船高,是平时的3倍以上。但《八戒》从大年初一开始排片就非常低。“春节对接影院排片时,《八戒》受同档期排他协议条款的影响,导致排片极少;而头部连锁影院倾向于自身参投电影的排片,导致《八戒》和另一部同档期动画电影基本没有排片。”

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八戒》排片比例仅0.3%,《黄貔:天降财神》的排片小于0.1%。同样撤档的《红毯先生》和《我们一起摇太阳》排片分别为8.5%和7.3%。

1月30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曾发布了“两协会关于召开春节档影片宣传发行放映座谈会简讯”,其中提到,任何单位或组织都不能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干预包括电影排片在内的市场经营活动,对各市场主体正当的经营活动作出限制性安排。

记者了解到,撤档的4部电影中,《黄貔:天降财神》《八戒》两部电影没有任何上市公司参与出品,《我们一起摇太阳》背后参与出品的上市公司数量最多,出品方也出现了上市连锁影院身影。但是,该电影排片在整个春节档不算高,同样选择撤档。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春节档的竞争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观众用脚投票”的定律并未改变。

中环影投总裁、绵阳市电影协会会长王征告诉记者,目前春节档的高票房影片很能反映档期爆款特点和观众观影喜好,即“合家欢”或励志爽片作品成为“香饽饽”。

“撤档的影片中,其实不乏质量高的作品,但的确出现了定档匆忙、宣发弱的问题,很难在其他影片铺天盖地的宣发中被观众注意。”王征表示。

对手太强?撤档电影原因各异

一半电影撤档,这在春节档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事情。

过去也有电影临时撤档的事情发生,但多半都发生在还未正式上映的时间,原因方方面面。去年春节档,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正式上映两天后,因排片量严重不足,无法撑起票房,宣布撤档。一度被认为给电影市场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之后该片在春假后重新公映,但总票房也仅有1亿。

行业人士分析,今年撤档的四部电影,分析其原因,大致为:第一,题材不被看好,不适合春节档上映。例如《我们一起摇太阳》,该撤档声明称:“在档期选择上出现了重大失误,辜负了导演、演员和台前幕后诸多主创和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并决定3月30日再上映。许多观众也都对于片方这项举动表示了理解与支持,有人表示想看电影却找不到合适时间的排片,也有人认为好饭不怕晚,非喜庆节日的时候也许更适合细细品味特殊的人生。宁浩导演、刘德华主演的电影《红毯先生》虽然阵容看起来很“贺岁”,但由于迷影向的叙事和个人化的表达,都让这部号称“优雅喜剧”的作品和观众在节假日开怀图乐呵的诉求产生了错位。影片口碑在今年春节档中显得最为两极分化,爱看的观众把它奉为最佳,“走错片场”的观众也有人昏昏欲睡,如坐针毡。第二,电影本身缺乏卖点。例如《黄貔:天降财神猫》和《八戒之天蓬下界》,这种动画作品受众范围有限,要想成为《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爆款,高质量的创作和运气缺一不可。第三,对手太强。票房排名靠前的几部电影,要么话题性强,要么有深厚的情怀,总之都有先天的流量优势。即便是有刘德华和宁浩的《红毯先生》,遇上现在更有热度的贾玲和“含腾量”,也只能退避三舍。

干扰市场?撤档需谨慎

从春节档的激烈厮杀程度就可以看出,春节档是全年最黄金的档期。它具有最强的聚集效应,是一年中观影人数最多的档期。今年春节档大面积撤档对电影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包括经济损失、观众体验等。尤其是对于电影制作方和发行方,都显得很不好看。不过,如果不是成绩实在说不过去,很难收回成本,谁也不愿意撤档。撤档给片方与作品带来的口碑损失显而易见,改档上映也是一次博弈。对观众来说,齐刷刷撤档的操作是败好感的,可能会影响路人缘,并且想撤就撤在一定程度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

此前,留存在大众脑海中的春节档撤档事件,是2023年的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该片可谓是体育题材的用心之作,在2023年1月24日大年初三上映,收获4000万票房后,紧急撤出春节档,于大年初五起调整为小规模放映,至2月17日再上映,重映后《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表现依然欠佳,而今年春节档一半电影撤档,让人不得不正视电影撤档对行业的影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档期既有市场逻辑,更是观众心理学的范畴,还是要认真对待观众,研究观众,观众认可才能胜出。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认为,春节档的供给,需要更强的竞争力和更精准的定位。

业内人士表示,撤档本身就是无奈之举,除非能够以时间换空间,为这部影片争取一个更好的上映契机。春节假期是每年观影人数最多的时候,电影撤档改其他日期上映,可能竞争的激烈程度小了,排片会增加,但是观影人数却没有春节档的聚集效应。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表示,撤档是片方的一个策略,“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排片,因为口碑不错,片方就会想如果挪到别的档期,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排片。”“整体上来讲肯定不合理,确实会对市场有一定的干扰。”

在电影市场专家蒋勇看来,随意撤档是一种扰乱市场秩序的“任性”的行为。蒋勇直言不讳地说,根据电影发行相关的规定,影片在定档前都是跟发行方和影院签订了发行合同的,一般首轮放映密钥时间为一个月,要想延迟放映再申请。临时选择撤档,市场数据会被打乱,春节档票房可能要被重新计算,而且临时改档对后面档期的影片也不公平,这是对市场契约精神的一种损伤。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