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一边是主动撤回北交所首发(IPO)申请的企业日益增多,另一边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奔赴北交所上市。
自证监会去年8月27日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简称“827新政”)至今,20多家企业“变道”北交所上市(按辅导期+已受理口径统计)。有受访投行人士表示,有些企业的IPO在沪深交易所“碰壁”后,转战北交所。但同时,北交所也在提高门槛,收紧审核。
根据Wind数据统计,在北交所市场,1月申请主动撤回IPO申请的企业数有12家,环比增加5家。2月虽然受春节长假因素影响,但也有6家企业申请撤回,数量高于上年的9月至11月。
20余家企业“变道”北交所
2月27日,奥尔良腌料供应商特味浓发布公告称,已完成五期IPO辅导工作,同时表示将备案的上市板块从上交所更换为北交所。
就在同日,中式快餐连锁企业老娘舅发布公告称,已完成IPO辅导备案。与特味浓一样,老娘舅也是从上交所“变道”北交所寻求上市。老娘舅于2022年7月披露招股书申报稿,欲向上交所主板发起冲刺,但2023年11月主动撤回招股书。冲刺无果后,老娘舅于2024年2月22日正式挂牌新三板,次日即披露公告称,已提交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
两家餐饮消费类企业“变道”北交所是当前IPO申报变化的缩影。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9日,“827新政”实施后,至少有26家企业将拟上市板块更改为北交所,其中有22家正处于辅导期,有4家的IPO申请已获受理。进展速度最快的这4家企业分别是天盛股份、九州风神、丹娜生物、天威新材。
上述企业中,有14家企业原拟闯关深交所创业板,有5家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其余均原打算冲刺沪深交易所主板。
在“变道”的同时,有几家企业也作出了更换保荐机构的选择。被“截胡”项目的券商有金元证券、平安证券、招商证券、华安证券、国元证券、国泰君安、中天国富、中信证券。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更换保荐券商是一个正常的市场选择。有的是项目团队跳槽带走项目,有的项目是券商质控内核没通过就换家券商申报,有的是发行人对项目团队工作不满意,还有的则是发行人有其他关系要平衡。
今年已有55家企业IPO终止
瞄准北交所上市的企业越来越多,但近期北交所IPO终止的企业数量也有所增多。今年1月,北交所有13家企业终止申报,其中12家为主动撤回IPO申请。而2023年11月和12月,终止申报的企业分别有5家、7家,均为主动撤回。
据统计,今年已经有55家企业IPO终止,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7家,数量略有升高。不过,今年1月和2月单月撤否情况并未超过2023年高峰数值。数据显示,2023年的3月和12月分别有37家、50家企业撤否。
实际上,2022年开始,IPO撤否情况量持续走高,共有257家企业IPO终止。2023年,市场震荡之下,IPO全链条收紧,撤否情况更为突出,全年高达262家企业IPO终止。
2023年年初,全面注册制落地后,虽然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多元包容,但审核把关和法治约束也更加严格。尤其是2024年以来,不仅证券机构迎来严监管,证监会还查办了首例(未获注册前)欺诈发行案件。(下转A2版)
(上接A1版)
据统计,2024年以来,就IPO发行保荐业务,证监会及三大交易所合计对券商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出33张罚单。值得注意的是,深交所在2024年开年首周开出了19份罚单,涉及广州芯德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垠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芯天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华智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沃得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IPO项目,且多数被抽中现场检查或者现场督导后撤回。
此外,2月9日,证监会通报了上海思尔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思尔芯”)申请科创板首发上市过程中欺诈发行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其中,思尔芯被处以400万元罚款,时任高管被处以100万元—300万元不等的罚款。
值得注意的是,该案系新《证券法》实施以来,发行人在提交申报材料后、未获注册前,证监会查办的首例欺诈发行案件。
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多次对IPO审核从严进行表态。
1月19日,证监会举行新闻发布会,综合业务司主要负责人周小舟表示,要坚持“申报即担责”,严惩“带病闯关”“一查就撤”。
1月25日至26日,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指出,要压实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坚持“申报即担责”,对“带病闯关”的,严肃核查、严厉惩治。
2月4日,证监会官网刊发《证监会依法从严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一文,强调贯彻“申报即担责”理念,“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
2月23日,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在新闻发布会上进一步表态。他表示,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医药制造业IPO存量值得关注
在IPO阶段性收紧的背景下,来自医药制造业的IPO存量企业情况值得关注。据统计,截至3月3日,有24家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的企业正在排队IPO。据统计,这24家企业拟募资总额合计约为268.28亿元,其中4家企业拟募资额超过20亿元,禾元生物拟募资额最高,为35.02亿元。招股书显示,禾元生物拟登陆科创板,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拥有全球领先的植物生物反应器技术平台。公司产品主要包括药品、药用辅料以及科研试剂。
此次科创板IPO,禾元生物拟募集资金35.02亿元,投向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药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3个项目,拟分别投入募资额19.09亿元、7.94亿元、8亿元。
同花顺iFinD显示,募资额紧随禾元生物之后的企业是恒润达生,拟募集资金25.39亿元。公司拟将募资额投向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产品研发项目、总部及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补充流动资金3个项目。
轩竹生物、广州必贝特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必贝特”)拟募资额也在20亿元以上,分别为24.7亿元、20.05亿元。此外,新通药物、小方制药等9家企业拟募资额在10亿元—20亿元之间;微策生物等11家企业拟募资额不足10亿元,其中申报北交所的湖北宏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募资额最低,仅为1.7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