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白天忙于工作无暇顾及理财,这款产品只要在工作日的24点前下单,下个工作日起就开始计算收益!”
记者了解到,近期银行和理财机构竞相“夜市”出摊,推出了多只“24小时不打烊”的理财产品,优势在于申赎灵活、起息及时,尤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为主,成为了不少上班族的理财首选。
什么是“理财夜市”?顾名思义,就是在晚上提供理财服务的市场。“理财夜市”的产品可以在交易日24点前申购或赎回,视同当日交易,“T+1”日计算收益或到账。这样一来,投资者既不用担心错过理财的机会,也不用等待资金的回流,可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理财计划。
开年以来,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广银理财、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陆续推出“理财夜市”。在购买渠道上,记者浏览银行App发现,多家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开设了“理财夜市”专区。在产品类型上,“理财夜市”产品多为现金管理类,或者由多只短期理财产品组成的活钱管理服务。从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各理财子公司参与银行“理财夜市”的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多在2%至3%之间,风险多为R1。
上班族下班后可从容理财
市民刘锦是一名企业白领,平日有较好的理财习惯。
“以前买理财产品就像赶早市,通常在下午两三点就得完成‘下单’,错过了这个时间点,就只能等到第二天了。如果碰上像端午、春节这样节假日,晚这几个小时就可能损失整个假期的收益。”在他看来,“理财夜市”的产品申购时间延长,24时前均可购买,不论多晚买入,都是下一个交易日确认,就像24小时营业的超市一样方便,非常适合白天忙于工作,无暇打理个人财务的上班族。
记者注意到,与“理财夜市”类似,此前也有理财公司推出“T+0.5”赎回到账的理财产品、快赎额度较高的活钱管理服务等,实际上都是在“花式”揽客。但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金管理类和短债类理财产品具有流动性好、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等特点,符合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可多关注此类产品,从而实现稳健收益。
本质是服务模式和产品创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公司、银行纷纷打造“理财夜市”,也是市场竞争下的不断创新。“理财夜市”本质上是理财行业的服务模式和产品的创新。”普益标准研究员陈宣锦表示。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称,随着理财子机构争相布局低波稳健产品线,产品同质化特征将更加凸显,理财机构竞争加剧,产品创新也不断推进,例如,多家理财公司打造“理财夜市”,优化特定产品申赎时间安排。
从近期“理财夜市”专属产品来看,主要集中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和短债类理财。对此,邓皓之表示,现金管理类和短债类理财产品通常具有较短的投资期限和较快的资金回笼速度,这有助于理财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这类产品的风险相对较低,有利于保持资产质量的稳定。
邓皓之进而称,现金管理类和短债类理财产品具有流动性好、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等特点,符合广大投资者的理财需求。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这类产品成为了投资者寻求稳健收益的重要选择。通过推出这类产品,理财公司能够吸引更多投资者,提高市场份额。一位股份行客户经理也称,咨询“理财夜市”的客户较多,相关专属理财产品销售额也有着明显的提升。
参与“理财夜市”需注意风险
从具体数据看,“理财夜市”产品的推出确实起到了积极的营销效果。
“近期咨询购买此类产品的客户挺多。”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表示,实际上,“理财夜市”产品主要是延长交易时间,收益上对投资者的影响很小。投资者的获益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在非交易时间申购产品,另一方面是有些夜市产品还可以提前起息。
实际上,“理财夜市”并非新鲜事,早在几年前已有银行积极布局。业内专家认为,相较于之前的夜市理财,这次参与的理财子公司更多,产品的类型和数量都有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与此同时,这也对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服务和风险等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提醒,银行和投资者在参与“理财夜市”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财子公司在开展“理财夜市”时应遵循监管规定,确保业务合规。二是“理财夜市”可能会面临系统稳定性、网络安全等方面的风险。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应加强技术手段,确保“理财夜市”服务顺畅、安全。三是“理财夜市”可能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但投资者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应注意风险。
在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看来,面对“理财夜市”再度兴起,银行和理财子公司在推广时需要注意市场竞争风险,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提升服务以吸引和留住客户;需要注意技术风险,防止出现技术故障或数据泄露等问题;需要注意合规风险,确保产品的合规性和投资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