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科创 上一版   
下一篇

《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团体标准发布

我国用氢成本较传统模式可降20%以上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讯 近日,中国石化联合国内数十家氢能头部企业发布了中国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团体标准。中国石化表示,该标准的制定使得未来制氢加氢一体站的建设有章可循,有利于制氢加氢一体站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建设,推动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近一年的商业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设计建设的大连盛港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和南宁振兴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在现场布置、设备小型化、技术集成化、控制智能化和本质安全化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用氢成本较传统模式下降20%以上。

加氢站作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公里”,是氢能市场化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发展前景广阔。目前的氢气储运环节成本高,导致当前传统加氢站的终端用氢成本较高;制氢加氢一体站在站内实现“制、储、运、加”所有环节,可显著降低终端用氢成本。

目前,已公开实施的加氢站技术规范主要针对的是传统加氢站的建设,而对于制氢加氢一体站的建设尚无明确规范作为依据,特别是对于站内制氢装置的技术要求,如设备尺寸、供热方式等亟待解决。对此,中国石化联合国内数十家氢能头部企业共同制定了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团体标准,为未来相关建设提供依据。

我国首座商业化分布式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广西石油南宁振兴加能站去年12月在广西南宁建成并成功试投产。

《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依托于中国石化的自有技术和相关经验,并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基本实现了构建低成本加氢站建站模式的目标。近一年的商业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设计建设的大连盛港甲醇制氢加氢一体站和南宁振兴氨制氢加氢一体站,在现场布置、设备小型化、技术集成化、控制智能化和本质安全化方面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用氢成本较传统模式下降20%以上。

中国石化积极探索在辽宁、广西、青海、山东、宁夏、江西、安徽、江苏等资源条件合适的地区,开展分布式甲醇制氢、氨分解制氢、电解水制氢、天然气制氢等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

此外,中国石化正在青海、宁夏等地区建设商用电解水制氢加氢一体站。目前,中国石化已累计发展加氢站128座,成为全球建设和运营加氢站数量最多的企业。

到明年氢能产业产值将达万亿元

近期,利好政策频发,支持氢能产业发展。2月29日,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围绕多个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

在国家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对我国氢能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明确指出了氢能的战略定位,强调了氢能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这一预测不仅凸显了氢能在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一场由氢能引领的经济发展新潮流即将来临。

去年12月28日,中国石化正式发布《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

《中国能源展望2060(2024年版)》指出,在氢能供应方面,化石能源制氢低碳转型和电解水制氢规模化扩张是产业发展主线;在氢能需求方面,应用场景趋于多元化,2060年消费总量增至8580万吨。

《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是中国石化发布《中国能源展望2060》报告基础上形成的系列成果,也是首次发布的氢能展望报告。《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制氢将成为我国主力氢源。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发展,以及绿电制氢技术装备的快速迭代,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将增至50%。

《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显示,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4.6万亿元。供给侧的制氢低碳化和消费侧的应用多元化将成为氢能产业发展的两大特征。预计2060年,我国专门制氢的用能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22年的1%增加至9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制氢占比达2/3,氢源结构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氢能应用的消费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

相关新闻

氢能车招标量已超去年全年

开年仅3个月,国内各地不断发布氢能车招标,招标项目数量较去年明显增多。

近日,中国氢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官网发布消息,受某政府委托拟采购1000辆氢能重卡(40—70吨)用于煤炭短程运输。

这并非是今年的首笔“大单”。此前,今年2月19日,山西省吕梁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开征集1000台氢能重卡供应商的公告,并规划5年内氢燃料电池汽车采购量至少达5000台。

除上述两笔“大单”外,开年以来,浙江、山东、陕西等多地也均发布了氢能车招标信息,招标车辆涵盖氢燃料电池公交、重卡等多种车型。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开年至今,国内至少共有13起氢车招标项目,累积招标总量达2244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2040辆燃料电池车的总采购量。

实际上,一直以来,受制于成本问题,氢能车规模化落地未能实现。但近两年,氢能车正高速发展。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销量分别为1586辆和3367辆。2023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销售约为5800辆,同比增长72%。其中,12月燃料电池汽车销售量达1500辆,同比增长149.1%,这也是单月销量首次破千。

究其原因,一方面,政府就氢能源于交通领域的应用推出多项补贴政策。最早在2016年,政府便提出了氢能车的发展计划。2020年,政府将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同时设立了北京大兴、上海、郑州等五大氢能汽车示范城市群。

来源:界面新闻 丁晶晶/文

版权所有(c)青岛出版集团 COPYRIGHTS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鲁ICP备10001583-1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